文明城市创建

一山峨眉韵,满城文明风

2025-05-24 11:06:00 来源:微峨眉

分享到手机

  文明如炬,点亮山水城市;文明似歌,轻淌街头巷尾。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峨眉山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将城市文明建设视作提升城市治理能级、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之举,整合各方力量、汇聚多元资源,于城市治理的细微之处精心雕琢,在回应民生需求中积极担当作为,让这座承载着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荣耀的城市,绽放出新时代的文明华彩,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一山峨眉韵,满城文明风。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城市发展绚丽画卷徐徐展开。
  党建领航:点燃城市文明“强引擎”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
  峨眉山市将党建引领全方位融入城市文明建设,凝聚起全民参与的磅礴合力。随着《党建引领“和美家园”精细化服务群众工作方案》的落地实施,124个网格专班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您好,我们是社区网格专班的,来了解一下您家最近有啥需求不?”网格员们挨家挨户走访询问,倾听居民心声,解决实际难题,累计建立起31万份民生台账,办理了14.5万件群众诉求,以“脚步丈量民情”的踏实作风,成功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在峨眉花园小区,“一核两元三体”自治模式成为基层治理的优秀范例。党组织牵头成立的自治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带领居民共同商议决定30余项小区事务。
  “咱小区的环境改善可多亏了党组织的牵头,大家一起商量着把小区的事儿办好,住得才舒心。”居民王阿姨笑着说道。
  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小区物业费缴纳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9%以上。曾经“脏乱差”的老旧小区,如今已华丽蜕变为“共建共治共享”的和美家园,居民们脸上洋溢的灿烂笑容,正是党建引领城市文明的生动体现。
  精细治理:勾勒城市品质“工笔画”
  城市治理,贵在精细。
  峨眉山市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从街面秩序到基础设施,从生态绿化到交通出行,每一处细节都尽显对城市品质的极致追求。
  “老板,您这摊位不能摆在这儿,咱得保持街道整洁,方便大家通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开展“拉网式”清街行动中,执法人员正耐心劝导。
  四年间,共清理流动摊贩4.5万余个、规范骑门经营2.5万余家次,拆除乱搭乱建73起,让城市的“面子”愈发整洁。 
  同样“里子”工程蹄疾步稳,新改建27个口袋公园,新增绿地面积9.9万余平方米,构建起便捷的“五分钟生态圈”。
  “现在出门没多远就是公园,散散步、遛遛弯儿,太方便了。”市民张大爷感慨道。
  此外,还修补道路6.6万余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460个、打通8条断头路,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城市“硬件”更完备,“窗口”也更亮眼。
  公安交警推行“高峰守点、平峰巡线”勤务模式,投入43台警用车辆织密巡逻网络,运用电子抓拍设备+文明交通劝导员提升管理质效。
  “师傅,您这电动车没按规定行驶,存在安全隐患,下次可得注意啊。”交警对违规车主进行教育。2023年以来,全市备案电动二轮车3.8万余台,主城区交通拥堵率下降18%。
  在高铁车站,“智慧旅游三零服务”让游客体验“零障碍”。“一下车就感受到了峨眉山市的贴心服务,太赞了!”游客李先生点赞道。峨眉山公安的旅游警务还被央视点赞,成为城市文明的耀眼名片。
  民生为基:谱写幸福生活“大文章”
  城市文明,民生为要。
  峨眉山市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最为关心的“关键小事”着手,让文明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老板,今天的蔬菜检测结果都合格吧?”工作人员对摊主询问道。14个市场完成提升改造,入市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9%以上,有力保障了“菜篮子”安全。在食品安全领域,以“四个最严”筑牢防线,通过“铁拳”行动震慑违法,守护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公共服务的温度,衡量着城市文明的高度。
  峨眉山市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国家一级文化馆、二级图书馆。年均开展15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惠及100万余人次。“新春百姓大联欢”“非遗大巡游”等品牌活动吸引超30万市民参与。“每年就盼着这些活动,可热闹了,大家一起感受咱峨眉的文化魅力。”市民赵大姐兴奋地说。农民书画、峨眉山指画等文化符号成为城市精神的独特标识。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更是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2024年,150余场“文明峨眉·文明实践进万家”活动覆盖城市广场及200多个小区。
  “来,大爷,我给您理个发。”志愿者热情地招呼着。理发、磨刀、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与文明宣讲、文艺演出相互映衬,“文明赶场”成为市民每月的热切期待。
  共建共享:汇聚文明向善“正能量”
  文明风尚,源自共治。
  峨眉山市创新推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民互动”的共建机制,让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
  在文明旅游领域,25家旅行社、60家网点接受诚信教育,300余名导游成为文明宣传员。
  “各位游客朋友,在游玩过程中请爱护环境,文明旅游。”导游小张向游客宣传道。景区设立200余处文明标识,发放3万份宣传资料,联合检查100余次规范市场秩序,“宠游客、暖游客”成为金字招牌。
  企业的社会责任,为文明建设注入活力。
  “云中墅·全民广场舞”大赛吸引59支队伍参赛,茶业公司赞助的“春茶采摘节”、酒厂支持的“村BA”篮球赛,让文明实践活动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10余家企业签约2025年文明实践计划,政企携手营造“人人都是文明使者”的浓厚社会氛围。
  “爸,您这是干啥去?”“我到社区参加文明实践活动呢,可有意思了,你也一起来呗。”市民李大爷从最初的“享受服务”转变为“主动参与”,还带动儿子加入志愿服务。
  “一起来践行光盘行动”“讲好峨眉故事为家乡文明代言”“文明随手拍”等活动不断涌现......
  一句句质朴且坚定的话语,彰显着人们对文明的执着追求;一个个充满力量的文明实践行动,展现出民众践行文明的决心。国网峨眉山分公司凭借在文明建设方面的卓越表现,荣获全国文明单位这一殊荣。与此同时,杨光银、易府华、王俊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如璀璨星辰般不断涌现。他们的出现,不仅体现了人民群众文明意识的悄然觉醒,更是峨眉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蔚然成风的生动写照。
  当42万市民都成为文明的践行者与传播者,这座城市便拥有了最为深厚的文明根基。
  向美而行:描绘生态宜居“新图景”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峨眉山市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城市发展全程,让绿色成为文明城市的鲜明底色。
  峨眉山市大力推进“增绿添彩”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36%,人均公园绿地18.37平方米,11处绿化死角变身生态景观。峨秀湖环湖绿道、高铁沿线整治等工程,让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现在走在湖边,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感觉特别惬意。”市民刘女士说道。交通领域大力推广新能源公交,90辆零排放车辆穿梭在街巷,绿色出行成为新风尚。“五清”行动让乡村路净、水清、院美,和美乡村奏响时代之音。
  漫步街头,口袋公园的鲜花与行道树的绿荫相互映衬,农贸市场的整洁与背街小巷的清净相得益彰,旅游景区的微笑服务与社区里的志愿红交相辉映——这既是城市文明建设的生动场景,更是全市人民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 
  建设城市文明是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更是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从“一处美”迈向“全域美”,从“一时美”持续为“长久美”,不仅是峨眉山市的城市文明建设之路,更是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治理为支撑、以民生为根本的创新发展之路。
  “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初心不改,“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情怀依旧。当文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当文明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峨眉山市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阔步新征程,向着更高水平的城市文明高标奋进。(记者:李应林 廖淮光)

编辑:陈晓芸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