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福地壤塘——阿坝州壤塘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工作侧记
2025-05-22 11:15: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近年来,阿坝州壤塘县人大紧紧围绕人大工作职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将民族团结、法治建设、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文明创建之路。
党建引领,凝聚创建合力
“专家讲理论、代表讲故事、群众谈变化——我们把讲堂搬到牧场帐篷、远牧点”。在海拔3500米的阳培村,壤塘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木滚介绍,县人大、阳培村的联合马背党支部“帐篷党课”今年已连续宣讲30多场,用藏语翻译政策法规,让牧民们听得懂、记得住。今年累计开展“人大讲堂”“云端课堂”100余场,覆盖干部群众1万余人次,党的声音传遍雪山草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壤塘县人大坚持“党建带创建、创建促党建”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文明创建中的核心作用,建立了“党组领航、支部落实、党员示范”三级联动责任机制,每月定主题、季度亮成绩、年终交答卷,用“红黑榜”激励干部争先创优。完善代表履职“五星”评价体系,严格执行“六严禁”,连续五年保持干部职工“零违纪、零违法、零事故”。结合“联心同行”群众工作全覆盖,将文明创建与人大履职、基层治理紧密结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人大监督职能深度融合。
民族团结,夯实文明根基
前不久,阿坝州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健康保障行动示范创建工作推进会在壤塘县召开,与会人员对坐落在中壤塘镇的清华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赞不绝口。该基地通过非遗传承带动千余名农牧民就业增收,州人大代表桑州创办的非遗传习创业园就在其中,真正为壤塘特色文化“走出去”助力,为民族团结进步注入了文化活力。
民族团结进步始终是壤塘县人大文明创建的核心内容,壤塘县人大通过“人大代表争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实践活动、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开展政策法规宣讲、组织人大代表参与“文化扶贫”等举措,强化“五个认同”。统筹推进1片区、5乡镇、15村结对共建,助力“六大行动”。投入帮扶资金350余万元,办民生实事200余项,化解群众急难问题85件。深化阳培村帮扶计划,完成热机沟灾毁整治,新建桥梁3座、防洪堤500米,设教育基金3万元。创新“支部+合作社”模式,建成全县首个标准化鲜奶厂,带动34户年均增收1.2万元。2023年,壤塘县人大获评壤塘县“群众工作先进集体”。
法治护航,提升治理效能
以法治保障文明创建成果,壤塘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执法检查,推动法律法规落实。常委会班子成员通过加强建议意见办理、畅通社情民意渠道,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12个“代表之家”、52个“联络站”配备双语干部,组建“马帮普法队”走遍牧区帐篷,用藏汉双语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创新建设“石榴籽调解室”,通过“习惯法调解+现代法治教育”模式,化解“三山一界”等矛盾纠纷150起,让纠纷不出牧场。深化四川、青海两省三州七县“边界治理协作机制”,破解跨界基建、生态补偿等难题30项。在海拔4500米的上杜柯乡虫草山,与省内甘孜州、青海果洛州共设“和谐采挖区”,资源共享、纠纷共调,连续多年“零刑案、零群体事件”,昔日的“矛盾山”成了“团结山”。着力监督助推户籍管理、法治政府建设、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执行难、公益诉讼等25项重点工作,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反电信诈骗法》等执法检查30次,推动“八五”普法落地见效。
监督落实“十五年免费教育”,组织四级代表联动视察教育教学质量,结对帮扶36名学生。督促建设县域医共体,提升诊疗水平,推动医保全覆盖,群众人均寿命提高1.5岁。坚持“群众点单、代表定项、政府答卷”模式,推行民生项目代表票决制,完成“六新工程”等8个项目,跟踪监督45项。监督解决冬季饮水难,政府投3500万建防冻工程,2.3万农牧民群众喝上“暖心水”。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壤塘县人大建立“法治监督+全民参与”保护机制,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执法检查,助推“七大保护行动”和“七大治理”工程,整改环保问题200多项。
文化赋能,激活内生动力
壤塘县人大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将非遗传承与文明创建结合。在人大监督支持下,各级人大代表创新“非遗传承+民族团结”模式,带动各族群众研习唐卡、藏医药等16项非遗项目,铸就民族“精神图腾”。深化“文化原乡·福地壤塘”建设,将非遗保护纳入监督重点,推动建成非遗传习所46个、基地23个。牵头举办“星星诗社壤塘行”等重大文化活动,吸引游客超60万人次。“觉囊梵音”“藏香制作”等72项非遗“活起来”,非遗工坊年产值破亿元。州人大代表桑州搞起“指尖上的团结”电商计划,户均年增收4万元;县人大代表石刻匠人班玛罗尔吾带动70多户,最高年收入13万元;县人大代表头丹卓玛争取建成8个省州级妇女就业示范基地,统筹开发牦牛绒纺织、陶艺制作、藏香生产、藏药浴配制等传统手工艺项目,拓宽农牧区妇女增收渠道,实现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统一,让非遗不再是老手艺,而是致富新路子。
文明花开,芬芳满园。近年来,壤塘县人大先后获评“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阿坝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多名代表荣获“四川青年五四奖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等称号,绘就了一幅高原藏乡的文明画卷。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