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技术赋能赛事文化——机器人上场 成都世运会“未来感”拉满
2025-08-13 10:51:00 来源:精神文明报
“小吒”机器人与小演员们共同完成表演。成都市科技局供图
工作中的黑色四足机器狗和智能机器人。袁矛 摄
保障给力
四足机器狗、具身智能机器人和滞空照明机器人、生态捕蚊机等前沿科技一起,构建起全方位的智能保障体系
服务暖心
从入住起居、训练备战到休闲交流,科技与文化的交融在赛场,也延续到运动员的生活之中,充满人情味的设计让“科技温度”无处不在
能舞善跳的机器人啦啦队引导文明观赛,“小吒”机器人踩着风火轮当向导,只需喊出“GoGo”(谐音“狗狗”)就能提供精准导航的机器狗……在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中,智慧元素、科技元素广泛应用在赛事保障、文化交流等方面,数智技术全面赋能赛事文化。这场国际体育盛会,正在用最前沿的技术传递最质朴的人文关怀,向世界展现中国创新浪潮的澎湃之势。
先进设备让赛事保障更有“生命力”
8月8日晚上,成都体育学院三岔湖校区游泳馆里,当救生比赛的欢呼声渐渐散去,场馆重归平静,潜行创新泳池清洁机器人准时“打卡上岗”。随着场馆运维人员将它放入水中,这个勤劳的“水下小管家”立马开启工作模式:履带灵活地转动,沿着规划路线精准游走,遇到障碍灵巧地避让,全方位对泳池进行深度清洁。
采用水下机器人深海电机技术增强清洁吸力和精细过滤能力,清洁能力相当出色的6台潜行创新泳池清洁机器人,分别在简阳文体中心游泳馆和成都体育学院三岔湖校区游泳馆展开工作,让泳池时刻保持最佳状态。
赛事保障工作是大型体育盛会的生命线,而数智技术正为其注入全新动能。
包括四足机器狗、具身智能机器人“通天晓”、无人警务巡防车、无人机编队等在内的成都高新人工智能“科技天团”,为本次成都世运会构建起一道智能化、全天候的赛事安保防线。8月9日中午,在位于成都世运村B区外的广场上,随着一声“起立,上班了!”的口令,黑色四足机器狗立即矫健地起身,开始执行任务。而在不远处,“人气担当”具身智能机器人“通天晓”流畅地伸出机械臂,与一位外籍运动员完成了一次充满科技感的友好握手,引得周围人群纷纷驻足拍照。
一批由成都本土研发的“环宝侠”绿色智慧厕所、无人清扫车等被使用在成都世运会开幕式场馆、世运村等重点区域,也成为赛事保障的亮点。
记者在探访一处“环宝侠”绿色智慧厕所时发现,这座科技感十足的公共卫生设施除了配备常规厕所都有的洗手台、纸巾等物品,配备的新风系统、除臭系统和空调让室内空气始终清新宜人。厕位引导系统通过电子屏实时显示空位情况,也让如厕等候变得井然有序。更贴心的是,该智慧厕所内配备AED除颤仪,遇到特殊情况秒变为“应急救援站”。
在成都世运村的道路上,无人清扫车正沿着既定路线平稳行驶,低矮的吸尘口紧贴地面,将地面垃圾精准吸入集尘仓。成都广目知翼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旗伟告诉记者,一台无人清扫车每小时清扫5000平方米,单次充电可运行5小时,能完成25000平方米清扫任务。
不止于此,在成都世运会期间,滞空照明机器人、全自助零售机器人、智能生态捕蚊机、魔方智能回收箱等“上可飞天、下可入地”的前沿科技,构建起全方位的智能保障体系,为赛事的顺利举办提供了支撑。
前沿技术让赛事服务更有“人情味”
前进、转身、眨眨眼……伴随着现场的音乐节奏,一款哪吒造型的机器人脚踩“风火轮”,灵活地穿梭在场地内,并配合啦啦操小队员们不时变换着队形,引领观众文明观赛。8月8日下午,在成都国际轮滑中心举行的男子单排轮滑球比赛现场,电子啦啦队员“小吒”机器人正式亮相,与可爱的啦啦操队员们共同完成了幼儿啦啦操表演《萌吒闹世》,为运动员加油助威。运动员们直呼“太萌啦”!
科技与文化的交融在赛场,也延续到运动员的生活之中。
8月11日,在成都世运村“未来锦市”,葡萄牙运动员兴致勃勃地戴上智能翻译眼镜拉着一旁的德国选手聊天,镜片上实时投射的双语字幕让他们大呼神奇。这款“成都造”支持40种语言同声传译的AR设备,是世运村最抢手的“社交密码”,让来自100余个国家的运动员围坐畅谈。“一定要带回家!”一位美国运动员举着眼镜兴奋地说。
从入住起居、训练备战到休闲交流,在世运村里,人文关怀与科技创新无缝交融,正无声融入国际运动员的“世运生活”。
“连击,好球……”光耀恒拓的“耀动魔方”前喝彩声不断,运动员挥拍击打可承受150公里/小时球速的LED屏,实时弹出的落点偏差数据让虚拟赛场充满真实竞技感。女运动员们则围在美甲机器人周围,仅5秒就能喷绘出世运会会徽与熊猫纹样,引得她们争相体验、晒图。
不远处,搭载国产空间大模型“悠然无界”的机器狗“GoGo”正顶着烈日运送行李,防风防雨机身与50公斤负重能力,让它成为全天候“超级向导”。随着一名美国运动员的一声指令,机器狗“GoGo”便带着他走进灯影摇曳的非遗市集,与成都的烟火气撞个满怀。这条特色街区汇聚了非遗传承人手作、沉浸式非遗体验、文创展示与零售等丰富内容,不仅是满足日常所需的便利空间,更化身为文化交流的“微缩舞台”和充满温情的“世界会客厅”。
如果外国运动员们想拥有一个专属且富有韵味的中文名字,可以到世运村的“汉语桥”中文学习互动体验区,找到一款专为世运会场景研发的智能取名软件。运动员只需输入自己的外文姓名、兴趣爱好、从事的运动项目甚至性格特点等关键信息,强大的后台大数据引擎就能瞬间进行文化适配与语义分析,生成多个既符合中文发音习惯又蕴含美好寓意或与个人特质巧妙关联的名字选项。
想尝试中国书法的运动员们,则可以在配备的高清数字大屏前,通过动画笔顺指引和压感模拟,让零基础者能在屏幕上感受提按转折的乐趣。
成都世运会上,从智能化的赛事服务到充满人情味的设计,无处不在的“科技温度”,让每一位参赛者感受到中国科技赋能体育赛事的风采。(记者 李林晅 袁矛)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