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之窗

执着的女人最有魅力

2025-08-04 09:42: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7月24日,暑假已半月有余,酷热的长赤镇小学校园里,一道美丽的背影缓缓走过,从校门外路过的人都知道,那是长赤镇小学谭晓颖老师,在炎热的暑假中仍坚持在校学习、钻研、生活。今天,她穿着浅绿色的套装,柔顺的长发随风轻轻扬起。平时上课因为要面对学生,只能端庄素雅,此刻,36岁的她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披头散发”,露出女人的“本色”!

  2008年,19岁的谭晓颖从巴中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南江县五星村小学拿起粉笔,开启了自己的教学生涯。16年来,她扎根乡村讲台,从代课教师起步,通过持续学习与教学实践,不仅自身多次在市县级教学竞赛中折桂,更指导带动更多青年教师成长。她于2022年入选教育部乡村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四有’好老师”等荣誉。她有多次选择离开教师岗位,她也可以按部就班完成教学,她也可以选择到城市工作,但她执着地坚守、坚持,用那份执着诠释女性的魅力。

  代课老师也是老师

  “鲜花和掌声背后,一定是辛酸和泪水的支撑!”我们现在看到的谭老师,年轻漂亮,受学生、家长欢迎,受同事尊重和喜爱,受领导的青睐和赏识,更有那耀眼的一项项荣誉让人羡慕。但你可知道,这背后藏着她长达7年的艰辛代课之路,抱着发高烧的女儿坚持陪练之路,手术后未拆体内支架以及两次“0”产假而扑入教学研究的执着之路。

  谭晓颖的父亲是一名乡村老师,是他让“教师”这个词语深深地埋在谭晓颖的心里。记得小时候与父亲出门,那一声声“谭老师”“谭老师好”,让谭晓颖感觉到老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分量,更有被父亲劝返的辍学学生改变了一生命运的触动。父亲得知他的学生梅姐家里没有打算再让她继续读书时,他的脸色十分难看。当天晚上,他点燃向日葵杆当火把,带上年幼的谭晓颖搭伴,父女俩在漆黑险峻的山路上慢慢行走。火把在陡峭的崖壁边忽明忽暗,每一步都充满未知与惊险,好几次谭晓颖一只脚都掉下悬崖,父亲那有力的大手将她拽了回来,并鼓励她勇敢前行,告诉她:“我们今晚吃点苦,但可能改变梅姐一生的命运!”终于抵达了梅姐家,却遭遇她父亲冰冷而封建的抱怨:“女娃读书有啥用,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父亲没有丝毫放弃,他苦口婆心地劝导,甚至承诺帮忙解决学费。就这样,梅姐重返了课堂。后来,梅姐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拿着上百万元的年薪,走出了大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谭晓颖毅然选择了师范专业,父亲被人尊称为“谭老师”,她也要被人尊称为“谭老师”!

  2008年,谭晓颖师范毕业,她的很多同学留在了巴中、南江,有的去了成都、重庆,有的甚至去了更远的深圳、上海。谭晓颖却背上铺盖、提着几包行李,坐两个小时班车到南江县城,再坐近一小时的面包车到乡镇,再坐沾满泥巴的摩托车来到原东榆镇五星村小学,成了一名代课老师。后来工作变动,她又到了长丰村小学代课,因学生减少,全校就她一名老师,晚上也就她一个人守在学校。那一个个寒冷的夜晚,狂风呼啸、怪鸟尖叫、野兽嘶吼,年仅19岁的她半夜拨通了父亲的电话,想听听父亲的声音为自己壮胆。父亲告诉她:“要做一名优秀的教育者,就必须深深体会偏远、艰苦地方学生的求学路!”时间久了,谭老师不再恐惧、不再犹豫,她已决心将这项事业干到底!她将全部学生看成了自己的亲姊妹,在没有营养餐的年代,孩子们早上出门,下午四五点回家,饿着肚子无精打采上课的样子深深刺痛了她。虽然自己的代课工资只有500多元,她拿出大部分给孩子们加“营养餐”,每天中午,她让孩子们与她一起吃上一碗蛋炒饭。

  代课7年间,谭晓颖坚持拿文凭、坚持考编。很多同学和亲戚劝她,甚至诱惑她:你有文化,人也长得漂亮,到哪里找不到一份万把块钱的工作,你直接可以到我公司上班,还当一个代课老师做什么?每当这时候,谭晓颖总是微笑着说:“代课老师也是老师,何况我是师范毕业,也不会误人子弟,哪怕我当一辈子代课老师,我也实现了当老师的毕生愿望!”

  学校是她心灵的港湾

  俗话说:“家是心灵的港湾。”谭晓颖把学校当成了她的家,也把学校当成了她心灵的港湾。

  站在长赤镇小学操场上,谭老师用手指着大约300米远的地方说:“我家就在那儿!”然而她很少住在那个13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家,大多数时间带着一家人蜷缩在不到20平方米的学校宿舍内。有人说:谭老师真傻,家又近又宽敞,却经常住在这么小宿舍内,还按时交房租。谭老师的丈夫薛贵是长赤中学一位优秀的老师,他也深深理解妻子的那份教师情怀和执着,当薛老师很多个晚上上完课,他走到离家300米的地方,习惯性地左转进入妻子的校园而不是回家,他知道妻子、孩子们一定在校内这个“家”,不会在那个宽敞的家。

  谈起对工作的热爱,校长刘太平告诉我们,谭老师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她两次都没有休产假,能上班的时候立即返校坚持上课、坚持课题攻坚。谭老师告诉我们:“离开学校,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甚至有浮躁的感觉,一到学校,我心里就感到非常平静和踏实,学校是我心灵的港湾。”进入长赤镇小学大门后,操场左边一排齐人高的铁栅栏,铁栅栏的那边是谭老师小女儿读书的幼儿园,曾多次母女在课间隔着铁栅栏拉拉手、说说话、摸摸小脸,就这样来表达母爱,但谭老师愧疚地说:“因为工作,哪怕一栏之隔,但三年了,我真不知道她在哪间教室。”

  走进谭老师那不足20平方米的宿舍,锅碗瓢盆摆放整齐,狭窄的房间里,一张温馨的大床是夫妻俩长期课后休息的地方,旁边一张上下床是孩子们休息的地方,一整面墙的书架堆满了老师和孩子专用的各类书籍。那台老式打印机告诉我们谭老师在此工作的每个深夜,书台上那一堆堆资料告诉我们孩子们是多么努力地学习。

  要当就当一个优秀的老师

  “谭老师本来就漂亮,但她那执着的追求、坚韧的意志、熠熠生辉的教育硕果和荣誉,更让她充满女性的魅力!”同事蒋海燕这样评价她。

  2018年,她主动报名申请代表学区参加南江县数学课赛,那段磨课经历让她终生难忘,但也成了她成长的宝贵财富。“我以为数学赛课就与平时讲课差不多,但当我前5次教学设计都被否定的时候,我感到无地自容。当我又修改了几次,依然被一次又一次否定的时候,有人暗示我是否可以放弃,我也萌生了退意。当我回到家中谈起我的沮丧与气馁,丈夫和孩子们都鼓励我:你不是一个轻易言败的人。我也觉得我不是这样窝囊的人,要当就当一个优秀的老师!我上完课,回到宿舍,在门上粘了一个纸条:薛老师、娃娃们,我要静心几小时设计赛课内容,请勿打扰。就这样多次,我一遍又一遍地修改、一遍又一遍提交磨课团队讨论,终于大家认可了我!”

  那段时间她埋首阅读、反复背诵、刻意训练、模拟授课,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最终,她斩获县级赛课一等奖。

  谭老师不再将攻关、磨炼、竞赛当作一个苦差事,而当成教学中的一种乐趣。但她却不局限于个人的收获。多年来,她始终记得把“光”分给更多人,40多位同事在她的带动下斩获各类赛事佳绩。

  谭晓颖永远不会忘记2023年那个寒夜,学校美术老师要参加县级赛课,参赛老师本来就信心不足,也没有全身心投入。谭老师这样想:我必须现场陪练,我在场代表学校的重视,同时我这个得过一等奖的人在场,就像运动场上有一个冠军在领跑!已经陪练几个小时了,老师们看到谭老师这个态度,都十分认真、十分投入。这个时候,小女儿跑到她身边,她才发现孩子已经发高烧了,丈夫正在外地出差,谭老师立即给孩子吃了药,抱着发着高烧的女儿,一边轻轻拍着孩子后背,一边和美术老师们逐字逐句讨论教学环节。

  孩子睡着后,她把孩子抱回宿舍,托付给旁边宿舍的同事,当她小心翼翼地把孩子放在床上掖被角时,睡梦中的女儿突然攥住她的衣角,带着哭腔喊道:“妈妈,别走,陪我……”她蹲在床边,指尖碰了碰女儿滚烫的脸颊,喉咙一阵发紧——赛课细节尚未敲定,比赛在即,作为负责人,她绝不能带头缺席。“宝宝乖,妈妈很快就回来。”她掰开女儿的小手,转身狠心离开。会议室里的讨论一直持续到凌晨一点。她几乎是跑着回宿舍,推开门的瞬间,却被眼前的景象钉在原地:女儿的脸上、枕头上、床单上,满是暗红的血迹,小小的身子蜷缩着。原来持续高烧引发了鼻出血,女儿的鼻翼还挂着未干的血滴。她赶紧将孩子送往医院,最终孩子因高烧引发了肺炎。当赛课老师得奖归来,她给女儿开玩笑说,你的叔叔阿姨们说,他们不得奖,就对不起你这次高烧!

  谭老师办公室外的走廊里有一句话——“德不优者,不能怀远。”这正是她的写照。她在今年7月参加由四川省教育厅主办的“讲述我的育人故事”中这样讲道:“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美好旅程。”正是这份信念,支撑着谭晓颖在一次次的艰难抉择中,始终将重心倾向了那方讲台。宿舍床头上堆叠的26张荣誉证书,是她成长的轨迹和印证。

  2025年暑假已过半,我们相信,收假的时候,谭老师在假期中,一个人在办公室、在宿舍逐字逐句打磨的《2025年秋学期二年级语文创新教学方案》将为孩子们带来寓教于乐的全新体验!(岳婧阳)

编辑:张文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