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热点

巴山蜀水漾新风——四川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2025-09-23 14:20:00 来源:精神文明报

分享到手机

  “以前哪家办个事啊,那都得讲面子、比谁家场面大。这会儿变咯,大家咋个撇脱(意为‘方便’)咋个来!”

  “现在红事白事都从简,不瞎讲究,省心又省钱。”

  …………

  近年来,四川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抵制大操大办、无事酒等陋习,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新风尚,开展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如今,红白事比排场的越来越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越来越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欢迎。

  成风化人 文明新风润心田

  小品《婚礼新风》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倡导婚事新办简办的新风尚;脱口秀《陋习大扫除》犀利幽默,直指生活中的陈规旧俗,激发群众共同参与移风易俗的热情;情景歌舞《母亲点灯》情感真挚,以温暖的艺术语言传递文明家风代代传承的力量……前段时间,2025年自贡市移风易俗主题宣传集中展演走进沿滩区等区县,连续举办7场精彩演出,用老百姓爱看的文艺演出,传递文明观念。

6月26日,2025年自贡市移风易俗主题宣传集中展演(沿滩区专场)在沿滩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举行。资料图

  今年高考前,巴中市南江县纪委监委联合县精神文明办,向各考点派出“红叶廉情”小分队,向高考学子发放《自觉抵制“谢师宴”“升学宴”倡议书》和移风易俗“清风扇”,向家长宣讲“谢师宴”“升学宴”治理工作成效,引导家长不跟风、不铺张,拒绝滥办酒席。

  移风易俗重在“润物无声”地宣传与引导。近年来,四川各地以宣传引导为重要途径,通过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把握关键时段加强宣传、创作移风易俗文艺作品等,结合广播、微信群、宣传栏、院坝会、宣讲会等线上线下多种方式,让文明新风吹入千家万户。

  “东坡故里”眉山市创排《同心树下》《婆婆也是妈》《文明乡风新时代》等文艺作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等主题融入墙绘之中,依托报、台、网、微等媒体,每月一主题推出移风易俗报道。宜宾市兴文县推出“文艺+治理”模式,将苗族说唱、方言快板等艺术形式与移风易俗内容相融合。绵阳市依托“文明实践大喇叭”“百姓故事会”,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乡风文明主题宣讲活动,巧妙运用方言土语、网言网语、地方特色文艺等方式,生动宣传移风易俗理念。

  此外,自四川省委宣传部、重庆市委宣传部创新打造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廊四带”以来,川渝两地聚焦高额彩礼、铺张浪费等治理难题,联合组建文明劝导队,协同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合力培育文明新风。

  在四川,随着一次次深入人心、聚焦移风易俗主题的宣传宣讲,文明新风正潜移默化地融入群众生活的一言一行。

  因地制宜 破除陈规立新俗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彝海镇扯羊村,村委会副主任马伍勒的笔记本中详细记录着村里每一场红白喜事的情况。

  过去,高额彩礼等习俗曾让凉山部分农村家庭承受了极大的经济压力。为减轻群众负担,树立文明新风,凉山相继制定出台《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凉山州治理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导则》等政策,推动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破除陈规旧俗。其中,扯羊村因地制宜构建“党建+村民自治”治理体系,成立由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村民组长等组成的移风易俗工作专班,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单,明确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要求,限制牲畜宰杀数量,并督促村民提前报备登记婚丧宴席,集中统一办理,杜绝宴外宴。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四川各地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因地制宜建立移风易俗工作专班、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组织,推选农村“五老”人员、道德模范等担任婚事“总调度”,建立“事前干预、事中监督、事后公示”制度,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对红白喜宴的规模、礼金、事项作出相关规定,传播新思想、新观念,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5月20日阿坝州举行集体婚礼活动。资料图

  广元市旺苍县在220个行政村成立红白理事会,由村内有威望、责任心强和能说会道的知客、民间掌勺厨师、唢呐锣鼓手艺人等组成。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乡通过组织召开意见征求会、村委会、网格会等形式,引导各村结合实际形成《抵制高额彩礼铺张浪费村规民约》。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立足藏羌文化沃土,打造文明婚俗家庭辅导中心,举办羌族特色集体婚礼,结合少数民族传统婚嫁礼俗文化,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钻石婚”“金婚”代表开展“家庭课堂”座谈交流。

  一系列扎根乡土的文明实践,将“反对铺张浪费”“自觉抵制高额彩礼”等理念深深植入乡风民风,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

  创新实践 助力群众得实惠

  走进乐山市市中区牟子镇苏坪村,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村容整洁,更让人欣喜的是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以往婚丧嫁娶讲究排场、铺张浪费的现象不见了,邻里之间攀比计较的少了,农闲时节参加文化活动的多了。

  为深入推进乡风文明,破解移风易俗难题,苏坪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推行“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设立积分超市,将抵制铺张浪费、简办红白事、参与环境保护等纳入积分考评,以“新风”换“积分”,以“积分”扬“新风”。

  整治旧风俗、倡导新风尚,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四川各地采取创新、多元举措,将新风尚融入村民日常生活,推动越来越多村民从“看热闹”变成“主动干”。

内江市隆昌市观湖社区积分兑换奖品现场。图源中共隆昌市委宣传部

  达州市渠县建立“正向激励+反向约束”闭环管理机制,推出“道德积分超市”治理模式,通过红黑榜公示、积分兑换等可视化手段,实现“以德换得”的良性互动。内江市隆昌市将红白喜事宴席纳入文明实践积分制管理,设立“红黑榜”和“文明积分超市”,以物质奖励引导村民践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泸州市古蔺县的“积分制”治理模式,通过联动景区、医疗机构、商家等社会资源,对文明治丧家庭提供专项优惠和礼遇。

  此外,各地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主动担当移风易俗的组织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及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选树“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以榜样示范倡树文明新风;深入挖掘本地优秀文化、优秀家训村训等,推动文明新风落地生根。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持续深化,文明新风如春雨般润泽心灵、涵养德行、凝聚民心,推动四川城乡环境面貌与群众精神风貌同步焕新。当下,巴蜀大地处处洋溢着风清气正、崇尚文明的社会新风尚。(记者 李林晅)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