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脚下 好人如歌——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侧记
2025-10-15 12:36:00 来源:精神文明报
精神文明报(记者 刘川 漆世平)自古以来,天山就是众多神话和传说的发源地。在天山南麓,多浪河畔,有一座因水而得名的“明珠”城市——阿克苏。在维吾尔语中,“阿克苏”意为“清澈奔腾之水”,人们也亲切地称它“白水之城”。这里,是龟兹文化与多浪文化交融共生的摇篮,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激荡,留下了深厚的历史印记。
“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活动现场。
今天,这座城市,以文明之名,书写一群平凡人的传奇故事。
10月15日上午,阿克苏市多浪河水韵广场上,英雄史诗《玛纳斯》的旋律缓缓流淌。来自全国各地的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手牵身着民族盛装的孩童,踏着音乐的节拍,步入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会场。
活动现场,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名单正式揭晓,共有138名身边好人光荣上榜。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在现场交流环节,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犹如绵延奔流的江河,滋养着心灵,澎湃着力量。
活动现场。
“我根本没想自己,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救人、灭火。”见义勇为“中国好人”吕晓辉说起母亲、妻子和女儿对自己的担心,他哽咽地说。36岁的他,是河南省平顶山市某公司职工。今年4月,平顶山市湛河区杨西村一农房突发大火,他先后六次冲进火场,救出被困老人。他不是消防员,却以血肉之躯,完成了一次次“向险而行”。
“一辈子学做乡村教师,一辈子甘当乡村教师,我哪也不去!”这句沉甸甸的话,是诚实守信“中国好人”、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扈胡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董艳的初心与承诺。大学毕业,她拒绝城市的邀约,回到乡村,坚守乡村教育一线。她带着孩子们穿过麦浪,蹚过溪流,把课堂搬进自然,用诗歌点亮童年。她说:“乡村的孩子,乡村的教育,就是我的诗与远方。”
活动现场。
在云南红河,孝老爱亲“中国好人”、生态环境高级工程师尚文龙用责任与爱撑起一个“七口之家”。他与妻子抚养的四个孩子中,有他与妻子共同生育的1个儿子,有弟弟去世后留下的女儿,有妻子带来的女儿,还有妻子的弟弟和弟媳离世后留下的男孩。“我们对四个孩子一视同仁,没有亲疏。”尚文龙说得朴实,却字字有力,“看到四个孩子一步步成长,我打心底高兴。”
在浙江绍兴的乡间,76岁的助人为乐“中国好人”张尚明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老娘舅”。40年来,他总爱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乡亲们的家长里短。他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却用一次次俯身倾听,一遍遍耐心劝说,把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现场,他用地道的绍兴话缓缓道出了他的“调解六法”:“感化法、教育法、引导法、联合法、借力法和担当法。‘六法’核心就是为老百姓化解矛盾,为老百姓解决困难。”
在阿克苏地区拜城县老虎台乡,敬业奉献“中国好人”吐尔逊·吐尔洪2019年从父亲手中接过马鞭,成为民兵骑兵连第四任连长。自那一刻起,维稳戍边、应急抢险、理论宣讲……他骑马踏遍了老虎台乡的每一寸草场,也把守护家园的信念,刻进雪山与毡房。吐尔逊·吐尔洪自豪地说:“我的爷爷是民兵,父亲是老虎台乡民兵骑兵连的第三任连长。在我们家,守护这片土地,好像自然而然就成了一种延续。”
活动现场。
真诚的话语、朴实的面孔、感人的故事、执着的坚守,深深打动了现场每一位观众。掌声一次次响起,向“中国好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活动还特别设置了赠画环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潘浩与其他两位美术志愿者一起,用画笔描绘出对好人的敬意。“‘中国好人’都是来自我们身边的平凡英雄。”潘浩说,能用画笔来描绘和传颂好人的故事,他感到十分荣幸。
阿克苏市第十五中学学生佐丽哈娅提,自牵着“中国好人”入场后,心情便久久不能平息:“好人的手特别温暖。我一定好好学习,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好人,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活动现场。
全国道德模范艾尼·居买尔、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周喜花等模范典型也来到现场,与“中国好人”代表互动交流,并为他们赠送“道德传家宝”——以国家级非遗铜器制作技艺打造的红铜盘。红铜历经千锤百炼成器,不易变形、不易变质,恰如好人在平凡岗位上的那份坚韧与坚守,耐打磨、经时光。
移风易俗小品表演。
情景故事《田间板凳会》。
现场还表演了非遗弹唱《玛纳斯》、移风易俗小品《彩礼那些事儿》、情景故事《田间板凳会》等节目,用艺术形式讲述好人故事,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
活动渐近尾声,《好人》的歌声响起,新时代好少年手捧鲜花走上舞台,将敬意献给这些平凡的榜样,好人的故事在天山脚下续写,榜样的力量正飞跃天山走进千家万户。
中国好人,不是遥远的神话,而是身边的灯塔;不是高悬的星辰,而是照亮脚下路途的微光。
致敬中国好人!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