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宣传部   四川省文明办  主办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文明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67177
李丹:特教情 幸福路
2021-12-15 16:37:00 崇州市文明办
分享到手机

 

李丹和学生们在一起分享生活趣事

  个人简介:

  李丹,女,1995年出生,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宝墩镇宝墩村2组的一个普通家庭,现在崇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青年教师,中共党员。

  事迹概述:

  李丹老师2017年8月起来到崇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前后担任聋生班数学教学、聋生语言训练、送教上门、培智班教学、学生德育等特殊教育教学工作辛勤地耕耘在特教战线上。她热爱特教事业,热爱残疾学生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她坚持以爱倾注教学,敬业爱岗,引导特殊学生培养生存技能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特殊教育事业当中,用爱温暖每一个特殊学生。2020年4月被共青团崇州市委授予“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20207月被中共崇州市教育工作委员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16月被中共崇州市委组织部授予“崇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李丹撰写的论文先后获得成都市奖项3次、崇州市奖项3次;参与优质课展评活动先后获得全国特殊教育名师优课一等奖、成都市特殊教育优质课展评活动三等奖、崇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优质课赛课一、二等奖。

  她参与40余次的送教上门服务,作为主研教师参与崇州市级课题《送教上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科学施教,在崇州市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评估检查中推荐典型案例,将最精准的送教服务送到特殊孩子身边,获得学校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在特殊教育专业成长方面,不断加强手语技能的学习提升,2021年5月参与“庆祝建党100周年 永远跟党走”成渝双城手语朗诵大赛获得优秀奖;2021年6月,参加了四川省“国培计划”特殊教育学校优秀听障教师培训;在培智教学中,持续加强培智课程课标的学习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李丹与同事们一同努力使学生从能坐实现了能站

  爱是心无芥蒂的接纳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或步履蹒跚,或目光呆滞,或多动焦虑,或涕泗横流,或自理艰难……这是怎样的一群孩子?——这是一群特殊儿童,这就是李丹作为一名特教老师每天都需要去面对的孩子,他们或许听不见,说不出,听不懂,和普通人不一样,但是又和我们一样,拥有一颗颗纯洁质朴的心灵,在关爱中一天天成长……

  2017年9月,李丹开始了教书育人的第一步,成为一名特教老师。从刚开始接触聋生的时候的迷茫,到后来开始细致地了解的每一个学生,知道他们的喜好和习惯,走到他们中去,全身心的接纳与包容,渐渐地与学生之间的那颗信任种子也开始慢慢生长。

  但是教学生活中,总会遇到种种困难。记得有一位女孩的父亲说:“哑哑巴巴,不读也罢,再说家里也困难。”她耐心地与家长沟通,用爱心点亮着一盏盏学生心灵的明灯,一直用自己不露痕迹的爱心呵护学生积极向上的稚嫩心灵,用心倾听着花开的声音。她用真心换来了学生的真心,换来了家长的信任,她说:“聋学生来校上学不容易,放弃一个学生,就等于放弃一片未来。”

  要教好学生,光有热情是不够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李丹老师用普通的教育原理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努力在运用中加深理解、不断创新,实践理论化。将理论内化为自觉地教育教学行为,使她的教育生命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每篇课文、每一教时,他都熟读成诵,用手语、口语结合进行讲解,努力找到与旧知识的联系点,语言训练的切入点,情感熏陶的共鸣点。她总结经验,形成特色,让学生轻松学、乐于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李丹执教培智班生活适应课《红绿灯》

  爱是心融神会的懂得

  特校教师必须有爱,然而,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必须体恤、必须懂得。才能真正地帮助他们。要懂得特殊的孩子并不容易,因为特殊教育是个太广泛的领域,各种残疾类型、各类学科、各种年龄、各种心理特征……每一个特殊的孩子都不一样,读懂他们的行为,把握他们的需求,实施科学的教育干预,这需要足够的专业,专业是更高层次的爱。

  特殊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自参加工作以来,每天面对着分辨能力和自理能力都很差的聋哑学生,李丹深深体会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这些聋哑孩子来自四面八方,残疾状况也各不相同。有时候,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年龄差距会特别大,最小的只有六、七岁,最大的十岁,甚至十几岁。一个简单的字母或生字、一句平常的日常问候语,李丹老师往往要教上几十遍、上百遍。机械重复,琐碎的工作,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单调和枯燥。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照顾学生的生活,工作是非常辛苦又繁重的,但一看到孩子们那天真无邪、渴求知识的眼神,想到家长把孩子交给自己时的那份信任和热切期盼,便无怨无悔。

  为帮助学生学会发音,发准音,总是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以及气流的大小常常把孩子脏兮兮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脸上、鼻旁、脖子上,感受声音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在学习舌根音时,她甚至让孩子的手伸进自己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训练,教的学生有的能和健全人正常对话,有的可通过看话进行口语交流。学生们能有尊严地生活,逐步融入主流社会,能勇敢地超越障碍,获得一点一滴看似微不足道,却是来之不易的进步,是属于她的骄傲。

李丹指导学生绘画

  爱是义无反顾地付出

  李丹老师除了承担着在校生的教学,还担任着送教上门教师的任务,本着“一个也不能少”的理念,李丹老师和同事们用行动践行着与重度残疾儿童的“约定”,让不能到校上学的孩子们也有了“私人老师”。

  每次送教前,李丹老师都会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精心备课,通过播放儿歌、自制教具、生活指导等与送教学生建立友好关系,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一些预案,使每一次的送教上门服务都能胸中有数。在送教工作中,李丹老师既帮助学生学习知识,鼓励他们学习生存技能,也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提高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有一位送教学生家住崇州市三江镇,该学生伴有癫痫和肌无力病症,无言语能力,生活起居全靠以农作为生的爷爷奶奶照顾,看到老师们“到家”的教学服务,他们由衷地高兴,不能到校上学的孙子也有自己的老师,能接受到专业的教育。在一次又一次的送教中,孩子从只能倚靠着坐,到能站立数秒,到现在能独坐,一步一步进步,一点一点地成长,让家长也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也许就是这样微小的进步,点亮了特殊学生家庭的希望之光,让他们能积极地面对生活,勇敢地击败困难。这样的重度残疾学生还有很多,李丹老师在40余次送教上门服务中,体会了他们的艰辛与不易,这是送教,也是陪伴……

  开展送教上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送教工作平凡而艰辛,但只要是孩子们的需要,李丹老师都将会义无反顾地把工作坚持下去,把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他。

李丹为送教上门学生细心讲解

  爱是心坚志诚的使命

  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老师除了要懂学科知识外,还要懂康复知识、护理常识。为此,李丹勤练教学基本功,虚心学习手语、语言学、康复医学等专业知识,帮助特殊孩子弥补不足,矫正不良行为,更好地激发潜力。一遍遍整理教案、一次次亲手设计制作教具,是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更有兴趣;不断重复同样的话,微笑、比手势、张大嘴巴说话方便孩子们看清口型,是为了确保孩子们能接收到自己所表达的东西。课下,李丹又变成孩子们的大姐姐、好朋友,和孩子们手拉手坐下来聊天,陪着他们一起画画、做游戏……这些都是她作为一名特殊教育老师的日常。每个孩子的情况她都了如指掌,对不同情况的孩子也有着不同的相处方式。

李丹为听障学生开展送教上门服务

  好人寄语: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愿李丹老师这份特殊的爱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体会到。

  道德评语:

  哪怕是残障程度最重的孩子,他们依然是全家人的希望。让每一个特殊的儿童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这是她作为特教人的使命。在各种现实困境面前,特教老师的力量确实很微弱。但她始终坚信,即便是最微弱的光,也有驱逐黑暗的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特教人的努力必将点亮残障儿童的未来。(文/图 崇州市文明办)

编辑:编审1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