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攀枝花:“问需于民”推进“花城”打造工作

2024-06-24 09:44:00 来源:攀枝花开

分享到手机

  “花城”打造工作怎么开展?攀枝花的答案是:“问需于民”,真正掌握群众需求,真正把这件利民惠民的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8棵榕树“做”凉亭
  清晨的攀枝花凉风送爽,走进位于仁和城区华芝路口的生态共享公园,放眼望去:花团锦簇、绿意盎然,市民三三两两地坐在一座用8棵榕树“做”成的凉亭内休息、聊天,鸟儿不时飞过,留下清脆的鸟鸣声,好不惬意。
  市民高玉芳说:“第一次来这里,就被用8棵树打造的凉亭吸引,周边都是花花草草,清洁卫生也做得很好。”
  市民肖宗禄更是即兴作诗:“口袋公园虽然小,五脏俱全全是宝,生态共享好风景,百姓休闲乐逍遥。”

  生态共享公园所在地曾是长满杂草的闲置地块,但周边人流密集,公共休闲需求较大,配套公共休闲绿地相对缺乏。
  为给市民提供一个“可观赏、可进入、可参与”的高品质口袋花园,仁和区结合“花城”打造,对该地块进行提档升级。
  仁和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林璐介绍,生态共享公园采用不同花籽搭配交替播撒的方式,打造“四季不同景”的自然生态绚烂花海,与传统花境采用的摆花模式相比,每年可节约成本约15万元。
  同时,通过拆墙见绿、综合造绿的方式打造无视线遮挡的花海,使景观融入城市道路、周边小区;设置三个出入口,方便市民游园;植入榕树科水榭凉亭,形成公园景观核心。
  据了解,仁和区根据群众需求,把“花城”打造成效从重要节点、街口转角延伸到城市主次干道,以点连线、以线带面,营造“出门入园、推窗见景”的城市景观效果。
  “以前只能逛没有坐着休息的地方,现在方便了”
  西区玉泉广场口袋花园的建设打造,同样是问需于民。
  韩玉中老人是玉泉广场口袋花园的“粉丝”。起初,花园里只能逛没有坐着休息的地方,经过打造后,现在花园走几步就有石凳可以坐,韩玉中表示非常方便。

  西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郑大泉介绍,玉泉广场口袋花园建成虽然已有些年头,但他们每年都会根据群众的意见进行改善:“我们听取老百姓意见,结合公园实际,新增设4组花箱凳子、10根大理石凳子、6盏路灯,铺设喷淋水管220米。”
  郑大泉说,西区“花城”打造按照人口的密集程度,因地制宜地布局口袋花园,不做大拆大建,造绿也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查漏补缺”。
  坚持“共建共享、花小钱有成效”思路
  “花城”打造工作一启动,攀枝花市就通过市融媒体中心旗下的新媒体平台,面向群众征集意见。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市绿化和园林管理科科长聂志勇介绍,自2022年启动“花城”打造工作以来,攀枝花市积极发动群众、社会参与进来,收集市民意愿诉求,坚持“共建共享、花小钱有成效”思路,多方筹措整合资金,“见缝插针”建设口袋公园,因地制宜配套坐凳、健身器材等休闲设施。
  下一步,攀枝花市将立足服务人民,持之以恒抓好花城打造,落实“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工作要求,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家门口的变化,提升市民幸福指数,为幸福城市“加码”。(张建玲 龚林埔 肖憶 晏洁)

编辑:竹紫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