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刘平:扎根基层二十余载 尽心尽力为居民

2024-10-08 15:31: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刘平,男,汉族,1977年1月出生,1997年3月参加工作,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成华区青龙街道致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扎根社区23年,他始终坚持“真心换民心,为群众多想一点多做一点”,努力让社区更有温度更有质感;他直面混合型社区“三多三难”问题,坚持党建引领打造“精致生活、五强社区”。他始终心系居民群众,用心用情“把发展中的烦心事办成群众的暖心事”,有效推动解决长达十余年的产权办理难题;成功推动解决小区治理三年攻坚“六大行动”方家桥小区问题,让居民从“危房”搬进“新房”;带领社区规划团队打造家门口“顽童”绿地空间,探索运行公益+低偿模式,解决公园破旧、功能单一问题。

  产权办理困扰久

  扎实为民办实事

  致强社区是拆迁安置为主的混合型社区,存在“三多三难”的问题,即遗留问题多、安置居民多、矛盾诉求多,城市管理难、社会综治难、社区服务难。“新致强人”的大量涌入和本地安置居民的大量增多导致居民之间的融合难,居民归属感不强,同时大量新建小区还面临着办不了产权的问题,如致强社区的马克公馆、豫府小区就存在房产证长期无法办理的情况。

  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刘平同志理清思路,走上了引导居民合法维权的道路。面对居民们的合理诉求,可以解决的诉求他当场办理,不能解决的诉求则及时上报街道协调解决,搭建起居民与部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三年来,他长期奔走于多个部门之间,寻找解决房产证的方法,说了无数话,磨破多双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困扰马克公馆、豫府小区长达八年的房产证问题,在2020年、2021年先后终于得以解决,居民们纷纷夸奖点赞,称赞刘平为“为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

  危房安全隐患多

  乔迁新居暖民心

  让辖区所有老百姓过上舒适、安居乐业的生活是刘平的心之所愿。但刘平同志心中始终有一块心病,那就是致强社区的一块“不毛之地”——机务段方家桥小区。该小区房屋因年久失修,导致墙皮破损、屋顶漏水等问题严重;同时该小区所处位置地势低洼,夏天下暴雨致使水位升高,则会出现低层房屋雨水倒灌情况;加之离市区较远,周围配套生活设施不完善,每天居民买菜都要走2公里;没有物业服务、毗邻铁路噪音很大……历史遗留下来的安全隐患诸多,导致居民要求改造的呼声非常强烈。目前辖区内还有92名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刘平心系居民,知道必须继续奔走才有希望。他积极成立调研小组,带领小组成员实地走访、采访居民,撰写安全隐患调研报告,整合居民实际诉求,记录小区实际情况,积极向上级部门呈报相关材料;持续奔波于多个部门之间,表达居民诉求。终于在2023年推动小区治理三年攻坚“六大行动”中,成功解决了方家桥小区问题,小区实现了拆迁,92户居民喜笑颜开从“危房”搬进“新房”。

  公园破旧单一化

  创新打造绿地空间

  社区意见反馈机制完善,交流畅通,居民朋友们可以随时找到社区工作人员提出诉求。有一次,小区居民们自发组织到社区反映公园破败、功能单一等问题,“刘书记,我们家门口的公园是修起来了,但是当初的设计功能太单一了,根本留不住居民在这里玩耍,特别是我们小区带孙儿的老年人很多,公园里又是最好的去处,如果能把公园的功能和儿童教育玩耍融合到一起就太好了。”刘平同志亲自接待,对这一建议高度重视,并将重新打造公园这件事情放在了心里。

  为了破解家门口公园功能单一化、活动体验差、场地无规划性、无系统性等问题,他带着社区规划团队,前后投入了两个月的时间亲自参与项目设计、项目答辩等环节,开展了“圆桌会议”“开放日”等规定动作之外,还开展了极限48小时居民意见征集。根据痛点和居民意见,拟打造家门口“顽童”绿地空间,绿地分为“一老一小”两大功能区。刘平书记说:“社区要有动力,有活力,关键是人。”项目又将现有的安全主题巴士结合,将安全元素融入在闯关游戏线路中,将两大功能区串联,让居民在开心闯关中掌握安全知识。同时,为了可持续运营,建立机制机构,争取纳入了保障金、激励金支持项目,引入专业组织运营,坚持每周议事、统一管理。现在这块绿地还依托天府市民云空间预约功能,面向广大居民有序使用,运用线上线下积分兑换机制,激励大家做公益。探索运行公益+低偿模式,通过人的数量带来流量的收益,捐赠院落基金反哺社区。通过前后两个月的努力,刘平同志亲自参与多轮PK答辩,顽童绿地项目成功为社区募集接近20余万的资金以及资源,项目于2023年9月施工完毕,居民喜笑颜开,纷纷带着家里的小朋友到公园里游玩。

  大小问题齐出现

  创新方式惠民生

  刘平同志总是能直面大小问题,在社区发展治理中提出自己的思考的方向和工作模式。他聚焦赋能型“社区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了“益社共同体”计划,开办社区发展基金、慈善微基金,建立“四川领航致远”社区企业,引入“分贝文娱”集团,建立“觅歌行音乐工厂”,孵化成都市首批社区社会企业,筹建“华仔骑手”快递驿站,打造中国红十字会全国示范点“博爱家园”等特色项目,开启“天府生活市集”“惠生活小店”,将居民数量变为商家流量,形成多元参与长效造血机制。他力推智慧化“社区治理”,夯实共建共营治理基础。构建了“专业化服务向社区综合体集成、党员义工志愿服务向小区集成、审批事项和生活性服务向智慧终端集成”机制,夯实“微网实格”治理体系,开通电信“114”热线,居民语音一键直连社区、网上办事大厅开通低保、救助等30余项民生事项的一站式服务。他深化响应性“韧性安全”,加强平安建设护航民生福祉。创新了“1+1+1+N”社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引进2台AED智能急救站,培训125名持证救护员,打造健康小屋,开展心理疏导和健康检测,及时共享家庭医生。建立社区志愿者积分兑换体系,带领党员、志愿者等参与社区治理、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等工作,其中志愿者罗秀花被评为“成华榜样 最美志愿者”。他注重机制建设“微网实格”,多元保障精细化治理。坚持问题导向,探索了“三嵌-三融-三化”破解思路,以组织-情感-价值的三个嵌入,队伍-责任-机制的三个融入,通过网格红色化、防范全域化、机制内生化来解决问题。完善“五微共治”运行机制、创新“五化五多”激励机制、擦亮“智慧支撑”保障机制,开发任务发布小工具将日常重点工作融入智慧治理场景。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