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骑”心协力!青白江区城厢镇外卖小哥顺手接了个“另类订单”

2025-09-26 16:56:00 来源:青白江区城厢镇

分享到手机

  城厢古城拥有2000余年县治史,是汉代新都城所在地,至今完整保留4街32巷108院落的古县城龟背制格局,被誉为“活着的历史博物馆”、老成都的“活沙盘”。而槐树街社区地处城厢古城核心腹地,辖区商业业态密集,沿街商铺达1500余家,其中餐饮业商户占比约30%,旺盛的餐饮消费需求直接催生高频次外卖配送场景。据统计,美团、饿了么、京东等主流外卖及电商平台配送人员,日均进出社区超1000人次,已成为古城日常运行中不可或缺的流动群体。
  外卖骑手作为穿梭于古城街巷、服务于千家万户的“移动力量”,凭借高频次社区穿行、长时间贴近居民的独特优势,对古城路况、民情动态、隐患点位等情况掌握精准,既是居民生活的“服务者”,更是社区动态的“活地图”“信息员”,其天然的贴近性与感知力,为参与古城治理埋下天然伏笔。
  立足这一优势,槐树街社区以党建为引领,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组织力激活,整合30余名稳定骑手资源,牵头成立“骑在厢间”志愿服务队,推动骑手群体实现从“订单传递者”到“治理参与者”的身份转变。
  这支“在路上”的青春队伍,不仅是社区治理的“移动哨兵”——可及时反馈街巷安全隐患、环境问题,更是服务群众的“暖心使者”——能协助开展便民代办、政策宣传,其流动性、灵活性与主动性,正为古城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构建起“党建引领、骑手参与、共建共享”的古城治理新生态。
  共织网络 骑手入格汇民声
  依托新就业群体“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独特优势,积极推动其融入社区“微网实格”治理体系。
  通过开展“顺路服务”“城市啄木鸟巡查”“车轮上的宣传员”三大行动,骑手在配送途中主动发现并上报各类社区治理隐患,累计反馈有效民情信息95条,推动处理井盖缺失、消防通道堵塞等事件20余起。此外,结合“骑手随手拍”等创新机制,他们还在日常工作中协助收集居民需求、传递政策信息,成为社区感知民情、响应诉求的“移动神经末梢”,切实提升了问题发现与响应效率。
  共建机制 闭环管理提质效
  为高效转化骑手及居民提出的治理建议,社区创新构建“线下+线上”协同的“发现—上报—处置—反馈”全流程闭环机制。
  线上依托人民建议征集“码上办”二维码和骑手微信群实时接收问题,线下通过“幸福碎碎念”留言墙、“商户周三茶话会”、“骑手服务需求”主题议事会、建议簿等收集建议,并通过每周议事会、月度协调会明确责任主体与办结时限,复杂事项由镇社会工作支持中心联动城管、文旅、消防等多部门协同处置。
  2025年以来,累计推动完成“共享工具区扩容”“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井盖破损即时修复”等36条治理建议,办结率达92%,群众满意度达95%,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协同快处”。
  共融家园 双向奔赴暖人心
  槐树街社区党委立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实际需求,在商户最密集、接单最频繁的秋玉巷打造“新伙伴”服务驿站,在驿站通过积分兑换、专项培训和“优秀民声专员”评选等机制,已有30余名骑手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伙伴”,累计参与隐患上报、助老配送等志愿服务30余次。
  在2025年“骑手服务需求”专项征集中,骑手提出的12条建议全部被采纳,其中“增设骑手休息区”建议推动驿站新增充电设备、共享工具等便民设施,月均服务骑手超1000人次。他们凭借走街串巷的独特优势,主动上报治理问题20余条,成为古城中“流动的蓝色力量”,构建起“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古城治理新生态。
  骑手融入社区,社区温暖骑手。一场“治理与生活”双向奔赴的生动实践正在城厢古城持续深化。槐树街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打造“骑在厢间”志愿服务队,推动外卖骑手从订单配送者转变为治理参与者,依托其“活地图”优势,成为社区感知民情、排查隐患的“移动哨兵”。通过“入格汇民声”“闭环管理”“双向服务”等机制,构建起“发现—上报—处置—反馈”的治理生态闭环,不仅高效办结多项民生建议,更通过驿站升级、积分激励等方式增强骑手归属感。未来,社区将继续深化“驿网同心”机制,以精准服务回应骑手需求,引导其从“治理配角”成长为“社区主角”,携手绘就古韵与活力共融的温暖城厢新图景。

编辑:竹紫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