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

九寨沟县“四维驱动”构建文明旅游新生态

2025-10-09 15:57: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阿坝讯(九寨沟县文明办)随着九绵高速全线通车,九寨沟县迎来交通格局的历史性转变,游客接待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面对中秋国庆“双节”旅游高峰,九寨沟县坚持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机制创新、宣传引导、服务优化、智慧赋能”四维驱动,系统构建文明旅游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机制驱动,构建“县局司”协同治理新格局

  建立“县政府统筹、九管局主导、大九旅集团参与”的“县局司”三方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部门联动、属地负责、企业协同”的治理体系。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在国庆中秋前夕,组织召开“县局司”工作联席会,提前研判客流趋势,部署工作任务。由县文体旅游局牵头,联合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及乡镇、景区、企业,围绕市场秩序、交通安全、服务质量等重点领域开展联合整治,实现“一盘棋”推进。二是深化执法协作。建立涉旅联合执法机制,聚焦“黑社黑导黑车”、价格欺诈等突出问题,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累计开展专项检查3轮,检查市场主体1470家次、旅游团队329个、导游264人,其他违法违规行为11件,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同时,启动消费投诉“24小时响应+首接负责”快速处置机制,累计处理投诉334件,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73.68万元,办结率100%。三是完善应急处突。建立旅游应急联动响应机制,公安、交通、卫健等部门密切配合,组建应急队伍,储备应急物资,确保突发事件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宣传驱动,营造“文明有礼”浓厚氛围

  坚持“宣传先行、教育引导、典型带动”相结合,让文明旅游理念深入人心。一是拓展宣传渠道。通过“世界九寨”APP、九寨沟景区官网、九寨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阿坝州文明旅游公约》《阿坝州“双节”假日全州政府机关停车场将免费开放》等温馨提示、文明旅游倡议,累计发布信息10条次。在景区出入口、停车场等重点部位增设文明旅游标识标牌50个、维护景观小品102处,营造“抬眼即见、驻足即学”的宣传环境。二是深化主题实践。组织开展“非遗进景区”“理性参团”“文明餐桌”等主题宣传活动进景区、进餐饮行业、进民宿,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4次。三是强化行前教育。制定《九寨沟县不文明旅游信息通报制度》,通过媒体曝光不文明行为3次,发布正面宣传报道10期,形成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的宣传效应。严格落实旅游团队文明旅游行前教育、行中引导、行后总结制度,把好“组团关、落地关、行程关”。对旅行社、志愿者开展专项培训2期,使其成为文明旅游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服务驱动,打造“暖心九寨”服务品牌

  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文明引导、应急救助、信息咨询等方面的作用,让志愿服务成为九寨沟的靓丽风景线。一是构建专业化服务体系。团县委牵头组织“青春志愿·美在景区”专项行动,建立“1+1+N”传帮带机制,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双节期间累计服务游客8.5万人次。二是打造标准化服务站点。分别在沟口、国大停车场、九寨沟收费站、张家湾安乐桥等重点区域设立志愿服务点10个,隆康社区旅游志愿服务中心作为示范点,提供行李寄存、全域旅游咨询、图书阅览、证件打印、免费如厕等服务,成为“好客之州”形象窗口,日均服务游客超2000人次。三是开展精准化服务项目。300余名青年志愿者,800余名涉旅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在重点区域开展秩序维护、路线指引、不文明行为劝导等工作,累计劝导不文明行为200余起。建立“固定+流动”服务模式,在高峰时段向关键节点派出流动志愿服务小分队,实现服务全覆盖。

  智慧驱动,实现“精准高效”管理服务

  依托大数据、无人机、智慧终端等技术,推动文明旅游从“经验治理”向“智慧治理”转变。一是构建智慧监测体系。利用智慧交通屏、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实时监测景区出入口、主干道人流车流情况,动态调整志愿服务点位和交通疏导方案。探索“志愿者服务点位+无人机监测全域化”双轨模式,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转变。二是优化智慧服务平台。在游客中心、志愿服务站增设自助购票机、信息查询屏等设备,实现门票购买、车票预订、信息查询等功能一体化,进一步提升游客便捷度与满意度。三是完善智慧投诉处理。依托旅游服务热线7712980、12315、12345等平台,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确保投诉处理率100%。建立“诉转案”工作机制,在处置投诉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启动程序处理,实现投诉处理闭环管理。畅通投诉处理渠道,累计接听旅游咨询电话186例、受理涉旅纠纷投诉152起,处理率98.7%,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1.87万元。

  下一步,九寨沟县将继续深化文明旅游“四维驱动”工作模式,持续擦亮“天下九寨 生态家园”的金字招牌,为加快建设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贡献力量。

编辑:张文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