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寨沟县:石榴花开映婚宴 理论声声润心田
2025-10-30 17:10: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四川文明网阿坝讯(九寨沟县文明办)九寨沟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核心任务,直面基层宣讲“组织难、覆盖窄、效果弱”的痛点,立足九寨实际,创新实施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特色宣讲队送祝福、送理论、送政策、送新风、送文艺“五送”活动进婚宴,将理论宣讲深度融入群众情感浓度最高、参与最广的婚庆场景,探索出一条“有温度、有滋味、有实效”的基层思想引领新路径,截至目前,组织特色宣讲队员20人,开展宣讲10场次,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受到广大群众一致好评。
聚焦“三个转变”,激活婚宴场景新价值
面对传统宣讲“台上口干舌燥,台下兴趣寥寥”的困境,九寨沟县精准把脉、大胆创新。
一是变“被动召集”为“主动融入”。 紧抓本地群众婚宴90%以上在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的独特优势,将宣讲阵地前移至“喜庆现场”,破解人员组织难题。
二是变“单向灌输”为“双向奔赴”。以“送祝福”为先导,以文艺为载体,消除群众对宣讲的距离感,在共情共鸣中实现理论渗透。
三是变“单一输出”为“综合服务”。整合理论、政策、文化、服务资源,打造“婚宴+”综合宣教平台,满足群众多元需求。
构建“五送”体系,打造浸润式宣讲样板
围绕“祝福暖场、理论铸魂、政策惠民、新风化民、文艺润心”主线,构建闭环式宣讲生态。
一是“送祝福”暖人心,架起情感连心桥。组织新时代“乡音”宣讲队、“琵琶弹唱”宣讲队等特色宣讲队员以“娘家人”身份登台,为新人献上祝福歌、吉祥颂词,并通过分享幸福家庭故事、家风家训,自然过渡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情感认同向价值认同的升华。
二是“送理论”筑根基,把稳思想方向盘。特色宣讲队以三句半、快板、琵琶弹唱等“理论+文艺”形式,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三个意识”以及中央、省委、州委、县委系列全会精神等内容,精心编排宣讲作品,把“书面语”变为“大白话”,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
三是“送政策”解民忧,精准滴灌惠民生。将乡村振兴、教育卫生、社保医保、生态环保等群众关切的热点政策,以及文旅融合发展成果、九寨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全知识等内容,通过琵琶弹唱、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做到了政策宣讲既紧扣中央精神、聚焦地方发展,又回应群众关切,实现了“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四是“送新风”树标杆,移风易俗润无声。特色宣讲队结合九寨实际,围绕文明婚俗、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等内容,通过琵琶弹唱、三句半等春风化雨、喜闻乐见的方式,在群众最放松、最喜庆的时刻,植入文明理念,倡导时代新风,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陋习,共建共享文明、和谐、节俭的新生活。
五是“送文艺”展魅力,文化赋能强认同。依托“天下九寨”演艺中心,将民族歌舞、原创音乐等优质文艺节目带到婚礼现场,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文化盛宴。
小切口大成效,激发基层“新活力”
一是覆盖面显著扩大。有效破解了组织难题,利用群众举办的婚宴场景,群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理论宣讲真正实现了“到人、管用、有效”。
二是吸引力显著增强。“生活化场景、艺术化表达、精准化供给”的宣讲模式,极大提升了理论政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婚宴喜庆氛围与精彩宣讲相得益彰,群众从“被动听”变为“主动看”“乐意听”。
三是实效性显著提升。宣讲内容紧密结合群众生活实际和九寨发展需求,政策解读更接地气,思想引领更润物无声,文艺表演绘声绘色。理论阐释、政策解读、乡风文明、安全知识等宣讲内容,直接服务了群众生产生活,助力了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为九寨沟加快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障。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