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明网巴中讯(牟柯)8月10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前后,巴中市多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结合七夕节日特点,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举办“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和多样手工活动,引导群众亲自参与、亲手制作、亲身体验,营造温馨浪漫、幸福美好的节日氛围。
七夕话文明 传承好家风
又是一年七夕节,良辰美景乞巧时。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8月9日,南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七夕——七夕话文明传承好家风”主题文化活动,通过讲述“最美家庭”的感人故事,进一步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活动现场,全国“最美家庭”唐元和一家走上讲台分享家风故事。16年的公益之路,唐元和一家人相互鼓励、携手同行,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一次次志愿服务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接着,巴中市“最美家庭”李燕坤家庭用质朴的话语、真挚的情感讲述了20多年来,夫妻风雨同舟、敬老爱幼、热心公益、爱岗敬业的动人篇章,让现场群众切身感受到“最美家庭”的榜样力量。
“听了这些家风故事深受感动,我今后会用心把家庭经营好,把好的家风传承下去。”集州街道居民袁女士的心声引发了现场观众的情感共鸣。
南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县将持续依托“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这一独特载体,组织开展更多富有创意、内容鲜活、互动性强的节日文化活动,引导广大群众从传统节日里汲取向上向善力量,弘扬文明新风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竹编剪纸样样有 巧手慧心过七夕
8月9日上午,由通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县文化馆协办的“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七夕”——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20余名孩子参加活动。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活动现场,民俗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乞巧节的习俗故事和通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余氏竹编。余氏竹编选用巴山优质慈竹,经分节、刮青、破竹、启篾、分层、分丝、防腐、染色、清洗、晾晒等20多道工序,采用传统手工技法,以名人字画为蓝本,将细如发丝薄如蝉翼的竹丝编织成栩栩如生的平面竹编字画。工艺精湛、制作精美、色泽艳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活动中,余氏竹编传承人余定涛老师还手把手教孩子们编织竹蜻蜓、竹知了等简单作品,通过竹编技艺让孩子们体会巧手慧心的文化内涵,感受乞巧节的传统魅力。
与此同时,8月9日,恩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佳七相遇 夕望有你——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七夕”主题活动,组织剪纸等互动交流活动;同日,平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开展“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七夕”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借助剪纸的形式,充分挖掘七夕节传统文化内涵,营造传统节日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