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通江县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2025-05-20 19:24: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近年来,巴中市通江县始终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聚焦使命任务,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基层落地落实,让广大群众可感可触。
围绕“三个融合”,推动文明实践阵地提档升级
坚持在资源整合、工作融合上做文章,持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功能效应。
推进阵地融合。以盘活阵地存量为原则,发挥最大效能为目标,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融合发展,基层所站充分整合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站、农家书屋等现有资源,确保各类阵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高效运行。
强化机制融合。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文明实践工作领导小组,构建“1+8+N”志愿服务工作格局,建立《通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席会议制度》《通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周报月评工作制度》工作机制,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联动、同频共振。
加大力量融合。紧扣群众现实需求,组建社区教育、应急救援、非遗传承、法律援助、心理辅导、公益培训等特色志愿服务队11支常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整合村社干部、网格员、五老人员等力量,不断壮大基层志愿服务队伍。
通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携手通江县第六小学开展学习活动。
聚焦“三大群体”,推动文明实践活动提标扩面
着眼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不同需求,坚持分众化推进,切实增强文明实践活动针对性,提升广大群众的参与度。
为党员干部提供学习平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学习专区,开设“干部讲习堂”“红城微党课”等栏目,先后举办理论宣讲、公务员培训、公文写作大赛、青年夜校等活动300余场次,让党员干部在活动中学习实践党的创新理论。
通江县第二届机关公文写作大赛颁奖大会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
为广大群众搭建活动舞台。围绕群众关心关注,设置科普宣传、图书阅览、体育健身、音乐舞蹈等活动项目13个,依托文化馆、开放大学、老年协会等常态化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运动健身全民行”“一起来跳坝坝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利用春节、元宵、端午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我在实践中心过传统佳节”系列活动,累计吸引群众参与近5万人次。
通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通江县老年人协会、通江县老年大学、通江开放大学等举办重阳节文艺演出活动。
为青年学生拓展实践课堂。结合青少年学生学习成长需要,开设红色宣讲、AVR科教、非遗传承、书画培训等特色课程23项,提供免费教学资源150余套,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日”和节假日,常态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科普宣传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教育,定期举办“我在实践中心过寒(暑)假”系列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前来打卡学习。
“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寒假“公益书法培训开班仪式。
紧扣“三篇文章”,推动文明实践品牌提质增效
始终紧扣全市“三色原动力 文明加油站”品牌要求,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活动项目,做到活动项目化、项目品牌化。
立足实际培育本土品牌。突出“一地一品牌、一站一特色”原则,注重发挥各地党员干部、乡贤五老、退役军人的作用,培育“壁州新语”“红城微课”“应急安全村村行”等一批品牌项目,先后邀请中国好人蒲丽蓉为党员干部讲党课,四川省道德模范杨毅等为退役军人、青少年学生讲革命传统故事,推动基层理论宣讲有声有色。
利用协会打造优势品牌。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协会人才和资源优势,重点围绕扶危帮困、助学支教等民生领域,挖掘打造优势品牌项目,推出“金秋助学”“百万个拥抱”“百万次陪伴”“红色代办”等一批省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累计服务群众达10万人次。
依托红色资源塑造特色品牌。着力擦亮“川陕苏区首府”金字招牌,不断增强红色教育实践功能,打造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川陕苏区综合实践营地等一批文明实践示范基地,持续做大做强“小小讲解员”“巴山红”“背包宣讲队”红色育人品牌,累计培育小小讲解员800余名,开展红色宣讲500余场次,相关做法被各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通江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巴山红”宣讲团开展红色宣讲活动。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