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明网巴中讯(牟柯)从白塔山的晨雾到巴河的暮色,从热闹的农贸市场到繁忙的政务大厅,巴中的大街小巷里总有一抹温暖的身影在穿梭流动,他们是市市场监管局的市场督导员、消费纠纷调解员、助企服务专员。在巴中创文路上,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心守护民生,把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市井烟火中。
玻璃罐里的文明温度
8月20日早上七点半,在巴城江北农贸市场里,市市场监管局市场监督员杨文健脚上那双皱巴巴的皮鞋已第二次走过湿漉漉的地面。这位退役军人胸前的党员徽章沾着晨露,手里的记录表填写得密密麻麻:猪肉摊的生鲜灯亮度、杂货铺的临期食品、巷口乱停的电动车辆,每一个细微的问题,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
“调料要装在罐子里才卫生。”杨文健反复跟干货摊主们念叨着。有一次,他发现市场里某老年摊主的调料摊前用塑料袋装着辣椒粉、胡椒粉等各种调料。当他问及缘由时,老人急红了脸说:“我们就靠这个小摊维持生计,小本生意哪里买得起罐子?”
杨文健没有多言,第二天早上到岗时,他手里拎着几个透明的玻璃罐,来到该摊主摊位前。当他帮老人把调料一点点装进新罐子时,旁边的商户默默收起了破旧的油纸袋,连最犟的摊主都低头整理起了摊位。如今的农贸市场,一个个玻璃罐在晨光里闪着光,农残检测结果公示在显眼处,连电动车都停放得整整齐齐。有摊贩笑着说:“杨哥的罐子装的不只是调料,而是让我们做生意更体面的规矩!”
如今,这个曾经让人头疼的农贸市场,在杨文健日复一日地守护中,渐渐有了文明市场该有的样子。
调解桌前的为民初心
“这位同志,你看看,这家店卖的鞋子开胶了不给换……”8月19日上午,市市场监管局消保科的柏平刚放下电话,投诉的大姐就闯进了办公室。五年来,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作为一名消费纠纷调解员,她的调解记录本已堆得高高的,处理的纠纷也早已过万件。
有一次,一位游客投诉某景区商贩销售的土特产缺斤少两,柏平顶着烈日跑了三趟景区,一边给商户讲诚信经营的道理,一边帮着设计规范的包装袋。有一次因调解家电纠纷到深夜,她突然眼前发黑晕倒在了现场。当她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顾客的问题解决了吗?”
“创文不只是环境干净整洁,还要为游客营造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这是柏平常跟同事们说的一句话。在她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消费投诉量逐年下降,商户们也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文明城市里,诚信经营才能赢得长久。
如今,市场商户见到柏平时会主动和她打招呼:“柏姐你放心,我家的秤准着呢!”
锦旗背后的服务微光
下午5点的巴中市民之家,当其他窗口同事都收拾东西准备下班时,助企服务窗口服务专员陈贵琼的电脑屏幕还亮着。巴中某通讯设备公司的经办人急得直搓手:“明天就要投标,经营范围变更必须今晚办好才行!”只见陈贵琼一边微笑着给对方递过一瓶矿泉水,一边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操作着。“您先坐一会儿,我来帮您解决问题。”她转身又接过隔壁窗口的活儿——5辆观光车连夜登记上牌。
直到晚上8点,一本崭新的《营业执照》交到了经办人手中。此刻,被陈贵琼放在桌角的那一面“星夜解忧纾企困”的锦旗分明泛着微光。这是她和同事们收到的第52面锦旗。
这几年,延时服务已成为陈贵琼的工作常态。有一回为了赶在投标截止前为企业办好手续,她带着同事在大厅里“泡”了整整两天。“看到他们拿着执照笑着离开,我工作到再晚都值得。”陈贵琼说。
在巴中创文版图上,杨文健、柏平、陈贵琼的故事或许不那么惊天动地,但他们坚守岗位、敬业奉献,用双手点亮的文明之灯早已照进群众心间。杨文健手里的玻璃罐、柏平桌上的调解本、陈贵琼窗口的灯光,还有近五年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为企业省下的2139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的千万元损失、消除的5万余个安全隐患,共同擦亮了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人们感受到,市井烟火中飘着诚信的味道,政务服务中透着温暖的笑意,创文的真谛悄悄地藏在了点滴民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