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

巴中:锚定立德树人目标 凝聚协同育人合力

2025-10-31 14:52: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巴中讯(张永龙)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总结交流巴中市在红色校园建设、学校关工委作用发挥以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的经验做法,近日,巴中市召开红色校园建设、学校关工委工作、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推进会。

  会议通过现场观摩和座谈交流,分析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推动构建全方位育人新格局,助力全市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

  校园实践亮特色

  三大育人板块多点开花见实效

  学校关工委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份内职责、本职任务和历史使命。

  在巴州区第四中学,关工委工作是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小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亟须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我们也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突破口。”巴州区第四中学党委书记王军介绍,“我们在学校建设了一个‘巴州区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专门设有展心阁、舒心阁、松心阁等多个功能室,可让学生及时进行交流辅导、情绪排泄等。”

  除了心理健康辅导,学校还常态开展各类文艺社团、党员陪餐、校长讲团辅课等活动。

  教育的完整生态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同频共振。

  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以“唤醒、赋能、融入、共生”为核心理念的协同育人路径,是恩阳区文治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重点工作之一。

  “比如在‘唤醒’阶段,我们通过深度互动,唤醒家庭教育责任与潜能。”学校校长高嵩介绍,“我校每月举办一次‘家长讲堂’活动,由教师讲学情,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成长的关心和厚爱,唤醒家长用科学的方法关心孩子;学生讲心声,触发共鸣,亲子关系由此升华;家长讲感受,交流经验,提出困惑,探究解决途径。”

  当天,与会人员还实地走进“家长讲堂”,聆听、学习、感悟家校社协同育人方法。

  红色校园建设,是立德树人铸魂最具巴中特色的重要抓手。

  走进巴中经开区黄家沟实验小学图书室,一阵悠扬的读书声传来,“少年英雄王二小,为了掩护老乡和战士,不顾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这是学校正在举行的读书分享会。

  “我们每周都会开展这类红色故事读书分享会,而且还会邀请家长参与进来一起亲子共读。”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大力建设红色校园,黄家沟实验小学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与创作融合、红色文化与实践活动融合、红色文化与少先队融合等,通过红色历史教育和革命精神传承,进一步强化了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系统推进谋长远

  多措并举构建育人协同新格局

  红色校园建设、关工委工作、“家校社”协同育人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是一项系统工程。

  市关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教书育人的基本方针,也是学校关工委工作和红色校园建设的指导方针,三者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统一的、共同的。”

  要真正做到三者相互促进、相互成全、相互成就,牢牢把握一个共同的目标靶向是重点。

  “这个共同的目标靶向就是发展红色的教育,办好红色的校园,传承红色的基因,培育红色的后代。”上述负责人表示,用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的教育去立德树人,既是学校思政课的基本内容,也是关工委工作的基本任务,更是革命老区巴中教育的亮点和特色。

  认真落实基本的保障措施,也是促进三者共同发展的重点。

  推进会上提出,各中小学校要完善关工委班子成员的配备,提倡学校书记兼任主任或组长,挑选已经退休或者离岗待退的学校原领导班子老同志或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担任执行主任或执行组长,专职“五老”人员根据学校规模配备,最少一人,规模大的学校不少于三人,真正做到有人领事、有人管事、有人做事。

  制度保障也必不可少。学校关工委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工作、学习、活动、责任制度,关工委班子每个成员和“五老”志愿者,都要联系一个班级,联系一项重要关爱事务,联系一名需要救助的困难学生。

  据介绍,下一步,巴中市将聚焦体系构建,全面深化红色育人内涵;强化阵地建设,不断拓展红色育人空间;健全协同机制,有效凝聚家校社育人合力赋能机构建设,夯实立德树人工作不断发力,努力开创巴中市育人工作新局面,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