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男,汉族,1987年1月生,中共党员,四川省新津区农业农村局产业科工作人员。曾经的“新兵胡波”是个热血青年,抗震救灾冲在前,群众危难他先上;战友遇到困难,他帮;百姓需要救助,他帮;素不相识的人遇到危险,他也帮。如今的“老兵胡波”扎根基层,义务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多年来,胡波一直践行着“退伍不褪色”的军人誓言。2024年,胡波荣获助人为乐类“成都好人”。
军营淬炼 铸就铁血丹心
2005年冬天,18岁的胡波带着青春的梦想踏入军营。新兵连的严格训练没有让他退缩,反而锻造出坚韧的品格。“当兵就要当最好的兵”,是他的座右铭。凭借出色表现,他很快成为连队的训练标兵。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胡波所在部队奉命紧急驰援。在余震不断的灾区,他连续奋战三天三夜。一次搬运物资时,突然发生的余震导致墙体坍塌,胡波为保护身边群众,头部被坠物击中,鲜血瞬间染红迷彩服。简单包扎后,他坚持返回救援一线。“轻伤不下火线”的军人作风,让他在灾区留下了“铁血战士”的美誉。
服役期间,胡波多次展现军人担当:2009年春运期间,他在返乡列车上协助乘警智擒盗窃团伙;2010年寒冬,路遇交通事故,他徒手破窗救出被困乘客和司机;2011年夏,驻地附近民房起火,他带领本班战士冲进火场救出2名被困群众和1名婴儿……这些经历让他明白:军人的担当不仅在战场,更在人民需要的每个地方。
退伍不褪色 危难显本色
2017年,胡波脱下心爱的军装,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早已融入血脉。转业到农业农村局后,他将军人作风带入新岗位:每天最早到办公室,最晚离开;工作笔记字迹工整如作战地图;答应群众的事必定按时完成。
2023年9月30日下午,胡波在新津华润学校体育运动中心锻炼结束后,碰巧遭遇了突如其来的秋雨。他匆忙奔跑着回家,却注意到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坐在轮椅上,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东西。四周却无人上前帮助。胡波立刻冲上前去,将老人推到房屋下避雨,并帮他寻找东西。尽管自己全身都被雨水淋湿了,但他依然全心全意为老人们着想。
2024年4月15日中午,新津区某十字路口发生了一起电瓶车相撞的事故。伤者伤势严重,血流不止。此时胡波刚好从超市出来,看到后,立刻冲了上去,发现伤者小腿严重划伤,有鲜血不断往外涌出。情况紧急,胡波运用部队所学的战地急救技能就地取材,用散落在地上的橡胶带为其小腿止血,同时组织群众维护现场秩序,并电话通知其家人。在这期间胡波不断地安抚伤者,并用手轻抬着伤者的小腿,避免伤口接触到地面,以免造成二次受伤。10多分钟后,120救护车赶到现场,医护人员对伤者进行了专业的包扎处理,胡波协助医护人员将伤者抬上救护车后,才离开了现场。“在部队学的止血包扎,没用在战场,用在了群众身上。”这句话成为他对军旅生涯最好的致敬。
扎根基层 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作为产业科工作人员,退役军人胡波,以军人特有的铁血执行力深耕“三农”一线,用实干担当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暖心答卷。
常态化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起“需求收集—精准响应—闭环解决”服务链,累计化解产品滞销、政策落地等实际问题超百余。主动当好政策“翻译官”,助力企业精准对接乡村产业政策,推动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在新津田间地头落地生根。牵头策划多场农产品展销活动,通过展位统筹、品牌包装、现场推介等组合拳,提升“新津造”农产品知名度。新冠疫情期间,面对农产品滞销困境,迅速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白天走访农户统计产品信息,晚上熬夜制作推广文案。通过对接商超、社区团购等渠道,协助单位累计帮助销售农产品百万余元。他精准捕捉特色农产品推广痛点,自学短视频策划、拍摄及运营技巧,为特色产品“代言”,他拍摄的助农视频播放量超百万次。从“橄榄绿”到“三农蓝”,胡波用执着与温情诠释着基层工作者的初心。群众口中的“暖心帅小伙”,既是对他走村入户身影的认可,更是对新时代退役军人扎根乡土、服务民生的点赞。
言传身教 传承奉献精神
胡波的奉献精神不仅感染着同事,更影响着家人。女儿胡跃悦在作文中写道:“我的爸爸是个‘超级英雄’,他教会我最大的本领就是帮助别人。”在父亲影响下,10岁的女儿经常参加社区环保活动,在学校还发起“小小志愿者”团队,带动多名同学参与公益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是刻在军人骨子里的本能。”胡波常这样说。如今,他想带动更多的年轻志愿者加入他的队伍,将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在他的带动下,新津区农业农村局成立了一支由20余名退役军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从热血沸腾的“新兵小胡”到沉稳坚毅的“老兵胡波”,从抗震救灾到乡村全面振兴,胡波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无数暖心小事编织出最动人的奉献画卷。正如他所说:“只要群众需要,我永远是个兵!”这,就是一个退伍军人最朴实的誓言,也是一个共产党员最坚定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