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敏,女,汉族,1985年4月生,群众,新津区安西镇白鹤村6组村民。陈小敏自从结婚之后,便扛起了照顾患病公公的重任,细心照料他的日常起居,老人卧床10余年来,身上始终干干净净,毫无异味。此外,陈小敏还四处求医问药,想方设法帮助公公恢复知觉,哪怕还有一丝希望也绝不放弃。无论是照料老人还是经营家庭,陈小敏都尽心尽力、任劳任怨。2023年,陈小敏荣获孝老爱亲类“成都好人”。
任劳任怨 照顾患病公公
2004年7月,陈后华夫妇遭遇车祸,陈后华虽保住性命,却从此卧床。为了照料陈后华,其妻子不得不全天陪护,一时间生活、治病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儿子陈加林身上。“那段时间,我感觉生活都是灰色的,没有一点希望。”陈加林回忆道。
婚后,陈小敏就接过了家庭的接力棒,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不仅要料理家庭的大小事务,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和患病的公公,对她来说是个不小挑战。面对婆婆因愧疚和心疼的推辞,她坚定表示既然决定了和丈夫在一起,就要一起扛起肩上的责任,照顾爸妈她从来不觉得是一种拖累。
此后十余年间,陈小敏展现出非凡的坚韧。她每日为公公擦身换衣,保持其身体洁净无异味;用日历详细记录排便周期,必要时戴手套协助通便;深夜频繁起身更换被污损的床褥,从未让老人受过褥疮之苦,所有累活苦活陈小敏都埋头干好、从无怨言。
想方设法 帮助公公康复训练
为了帮助公公康复,陈小敏开始四处找人咨询、求教,翻遍书籍网络,钻研康复护理知识。根据资料指引,她发动全家人坚持每天回家后轮流陪公公说话,找来公公以前喜欢听的歌曲和相声,每天都在公公枕边播放。此外,陈小敏还采用按照保健书籍上所教的方法,帮公公做全身关节运动,避免肌肉萎缩。每天晚上陈小敏和丈夫、婆婆轮流值守在公公病床前,直到11点以后才去休息。
虽然期待的奇迹并没有发生,但是公公的气色确实日渐红润。面对旁人“白费力气”的劝诫,陈小敏总是反驳道:“我们做子女的尽自己的一份心力,又有什么错呢?无论奇迹是否会发生,我都会坚持下去。”
践行美德 书写文明家风
结婚以来,陈小敏夫妻相濡以沫,遇事默契协商,彼此体谅各自辛劳,共同撑起这个家。这份和谐延伸至邻里,夫妇团结邻里、乐于助人,始终秉持着“远亲不如近邻”的观点,只要邻居家出现问题或是困难,他们都会伸出友爱之手,尽力为乡邻排忧解难。
秉持勤俭家风,陈小敏将环保化作日常:日常生活的每一度电和每一滴水无不是精打细算,尽量避免浪费;家里面的每样东西只要能修复再用的,从来不轻易地丢弃,尽力做到物尽其用。
教育上,陈小敏夫妻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求做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不仅在家要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外更要遵守法律、社会公德,热心助人不图回报。注重培育子女节俭、谦虚、自强的良好品质,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陈小敏的一言一行,被街坊四邻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暗暗在心中为她竖起大拇指,赞叹陈小敏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媳妇,用自己的行动实实在在的撑起了半个家,值得每一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