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尘,男,苗族,1980年9月生,中共党员,成都市新津区津通速递有限公司业务员。他是公司勤劳的“小蜜蜂”,10年快递生涯零投诉零延误;他是粉丝众多的民间“音乐人”,有300余首的原创歌曲;他是20余名孤寡老人的“好儿子”,志愿服务时长超1万小时。石尘已坚持做公益事业16年,从最初的一个人,成长为如今涵盖来自上海、福建、广州等10余个省市160多人的“新津石尘正能量团队”,个人出资30余万元,帮助残障人士、失学儿童等困难群体3万余人次。他先后荣获“成都好人”“成都市优秀共产党员”“蓉城先锋·最美快递小哥”等荣誉称号。
初心不改,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石尘曾是一名侦察兵,8年的军旅生涯磨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乐于吃苦的精神。石尘常说,部队战士和快递员有很多相似之处,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责任,战士的责任是保家卫国,任务面前不退缩;快递员的责任是不管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都要将快件及时安全地送到客户手中。
石尘作为快递员,常年穿梭在大街小巷,对道路、小区、居民等基本情况都比较熟悉。石尘主动到社区报到,变身成为了“移动摄像头”“行走宣传员”“流动网格员”“社区合伙人”,经常参与“沿途服务”“顺手公益”,遇到井盖破损、路灯不亮、消防通道被占等安全隐患都会及时上报。他加入“新”骑士志愿服务队,认领了社区“暖新护航”等服务项目,每年参加“社区义剪”“困难群体送餐”等志愿服务活动达500余人次,帮扶困难群体1000余人次。
在一次快递配送途中,石尘看到一个行动不便的大爷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中间艰难地移动,他迅速上前搀扶并将大爷送回家中。在了解到大爷是一个独居老人,常常出门购买生活用品后,石尘就定期帮大爷购买生活用品送到家中,经常与他拉家常,他们也处成了朋友。
石尘在生活中还是一个乐观开朗、多才多艺的原创音乐人,成立了尘光微聚原创音乐工作室,创作出《欢迎你到新津来》《花舞人间》《扬帆起航》等300多首原创歌曲,记录着公益路上的温暖故事和新津发展的美好篇章,在短视频平台收获不少粉丝。
他做过许多职业,侦察兵、茶楼老板、警察、大堂经理、原创音乐人、快递小哥,不变的是他党员的标签,不变的是他在任何岗位上,总有着对职业的高度责任感、为民服务的真心,和主动带头的热诚。不管他从事什么职业、在任何岗位上,都始终保持着党员的初心,走到哪里好事做到哪里,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常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我一生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传递爱,传递正能量,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敬业奉献,争当快递行业标兵
“走街串巷、披星戴月”是这份工作的真实写照。每天清晨,当城市还未完全苏醒,石尘便来到快递网点,开启一天忙碌的工作。在网点,和同事们一起将到达的包裹进行分拣,根据不同的区域和派送路线分类整理。从扫码、分类、装车再到派送,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只为每个包裹能够准确无误地送达客户手中。他说,做好快递员工作就得做到四勤——嘴勤、手勤、腿勤、脑勤。
嘴勤,就是多学多问,石尘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对待客户时更是礼貌用语不离口;手勤,就是多写多记,做快递员期间,石尘每天做好客户记录、交接记录、问题记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工作效率;腿勤,就是多跑多动,在收派快件过程中,他总是多跑几步路,坚持取件上门、派件到户;脑勤,就是多思多想,十年来,石尘已累计派送快递50余万件,保持了零投诉、零延误的记录。
干一行爱一行,石尘喜欢钻研业务,提出增长拓宽货物传输带、简化工作流程等建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降低公司运营成本。通过用短视频的方式记录工作日常,成功链接3家淘宝大型合作商与津通速递公司合作,2024年公司该业务板块业务量实现了25%的增长,受到了快递公司总部的关注。
石尘说,快递员虽然工作辛苦,但奋斗在这平凡岗位上也能绽放光彩、彰显价值。
步履不停,用心谱写公益赞歌
石尘从小生活在偏远的山村,从小生活不太宽裕,得到了很多热心人的帮助,所以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回馈社会。他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将自己的大部分空余时间都投入到正能量服务之中。逢年过节,他都出资走访慰问困难家庭,独居老人及环卫工人,为他们送去关心关爱。
2024年,石尘团队聚焦大邑万延村残障人士与孤儿群体开展精准帮扶。为无依无靠的60岁肢体四级残疾者林从阳送去千元帮扶物资;对丧失劳动力的王小均,每两月赠送500元生活物资,并关怀其幼子,同步资助学习生活用品。针对4名孤儿,团队保持两月一访,定期给予600元学习资金与物资支持,在孩子们生日时更精心安排互动活动,单次投入800元助力成长,以物质资助结合心理关怀,全方位传递社会温暖。
石尘还是公益活动的带动者。他和他的团队不定期开展一对一孤寡老人帮扶,让老人们感受来自子女般的关爱。永商镇观音寺李学英婆婆,因为无儿女,一个人生活,所以婆婆的心愿是需要陪伴。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石尘带领团队,组织人员陪老人做饭、吃饭、打扫卫生,陪老人拉家常、聊天。
石尘热爱音乐,他发现很多老人因儿女长大,空闲下来,对生活感到没有寄托、空虚,常常为此无处可去,他自己出资3万元左右配备了电脑、声卡、音箱、话筒,利用休息时间到广场上去组织老人们免费唱歌,丰富了老人们的生活,常常有人调侃说:“你图什么呀?唱歌不收费,还天天充电,买一大堆设备。”他笑着说:“不图什么,就图给自己带个快乐,同时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