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明网成都讯(新都区文明办)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与传承,8月13日,成都市新都区家长学校联合石板滩街道、土城村、合兴场社区、石板滩小学开展“学文化、悟匠心、探非遗”——“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
此次活动将“客家文化传承”“非遗传承”作为深化家风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抓手,通过“家风故事分享+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让亲子家庭们在感受客家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深刻体会到家风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
学以促传 以文化根脉传承客家文化
活动现场,“成都好人”、五老宣讲团成员张义洲依托土城村客家文化墙、客家老物件、客家童谣等,向同学们详细地讲解了客家文化的历史渊源,客家家风家训演变历程,以及客家名人与英烈的事迹。着重阐述了刻苦勤俭、开拓进取、重教崇文等客家精神,并呼吁同学和家长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学习实用客家方言,展现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品悟匠心 以经典家训涵育家风故事
“酿造看似重复枯燥,但沉下心把握节奏,这不仅是对传统的尊重,更是一份责任。”活动中,客家煮酒第11代传承人李强学围绕“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孝亲敬长、睦邻友恭、立身行道、诚实守信”等家规家训,分享了自己传承非遗米酒背后的家风故事;酱油第4代非遗传承人刘廷胜围绕“不忘初心、精心传承、用于拓展”等“酿造”精神,分享了自己传承非遗酱油背后的家风故事。李强学、刘廷胜表示,未来将以“新农人”身份,继续传承传统文化,用传统技艺助力乡村振兴。
寓教于乐 以沉浸式体验解锁非遗
“原来一杯甜甜的米酒要经过这么多步骤,以后我要把这些知识介绍给更多的人。”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客家米酒酿造的全过程,并在家长的陪同下,通过观察酒曲的形态、浅尝米酒等,进一步加深了对“选料严、工艺细、发酵精”等制作精髓的理解。随后,在酱油非遗传人的指导下,同学们亲自体验了制作酱油的“翻酱”工艺,亲身感受到了传统酿造工艺的独特魅力。
此次活动,不仅零距离体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进一步引导同学们争做传承家风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不断提升家风建设的生命力,传播新时代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