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成华区的街巷里,有一位80后理发师,他用剪刀为他人塑造形象,更用滚烫的真心温暖人心。他叫赵林,出身平凡、家境普通,却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将“善良”二字刻进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最质朴的行动书写了一段打动人心的公益人生。
职业选择:用剪刀传递温暖与自信
赵林的父亲是一位听障人士,沟通不便。虽然家庭特殊,一家人始终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更是将心比心,助人为乐。从小赵林就跟着父母去社区做义工,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动员小伙伴一起奉献爱心。家庭熏陶塑造了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品格,为他日后的公益之路埋下了最坚实的伏笔。
长大后,赵林觉得理发是一门能让人变美、变自信的手艺,他大量翻看理发教程,反复练习剪发技巧,主动向行业里的老师傅请教,成长为一名有着精湛技术的理发师,并能精准捕捉到不同顾客的需求。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人心的洞察,让他在每一次剪发中融入关怀与尊重,渐渐地,赵林的理发店成了社区里最受欢迎的“暖心小站”。
公益之路:为“天线宝宝”送去专属关爱
如果说日常工作中的温暖是“细水长流”,那赵林为脊髓损伤患者(被亲切称为“天线宝宝”)开展的免费理发服务,便是“雪中送炭”。
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赵林从朋友口中得知,市第三医院里有一群特殊的患者——他们因脊髓损伤失去了行动能力,有的长期卧床,有的只能靠轮椅生活,连最简单的“理发”都成了难题。医院里没有专门的理发服务,家属想带患者出去理发,又要担心患者的身体状况,往往只能在家用剪刀简单修剪,效果不尽如人意。赵林觉得病人也有“美”的需求,于是主动向市第三医院的医护人员提出:“我是一名理发师,以后每个月我都来医院,免费给这些患者剪头发。”并获得了医院的支持。
在多次前往医院理发过程中,赵林发现这些患者需要的不仅是一个整洁的发型,更是一份被理解、被尊重的温暖,一份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25岁的小张是一场车祸导致高位截瘫的病人,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拒绝和任何人交流,连头发长到遮住眼睛都不愿打理。赵林第一次给小张理发时,小张全程低着头,一言不发。赵林没有勉强他说话,只是一边仔细地为他修剪头发,一边轻声讲自己遇到的励志故事,渐渐地,小张开始主动开口和赵林聊天,脸上也多了久违的笑容。赵林知道,那一缕缕剪下的头发,是心结一点点被解开的痕迹。
冲动的善意在一时,可赵林给“天线宝宝”理发已经坚持了多年,这种坚持不仅为患者修剪出整洁的发型,更用陪伴为他们的生活注入了温暖的光。
此外,2017年起,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日,赵林都会带着工具去社区广场开展“义剪活动”。截至目前,他的社区义剪服务已经覆盖了多个社区。赵林还牵头组织了一支爱心志愿者队伍,每月定期去残障儿童康复中心陪伴孩子们,给孩子们带去快乐和乐观。
一个普普通通的理发师,用实实在在的公益爱心行动,奋力书写新时代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青春华章,让理想信念在志愿服务中升华,让平凡人生在奉献社会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