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

“护苗”有方 “助苗”成长——广安市武胜县织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防护网”

2025-09-24 10:57: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广安讯(贺小芹 卢琴)9月20日上午,在家长的陪伴下,20名6至14岁儿童,利用周末时间走进广安市武胜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参观该中心设立的“巧巧话信箱”,开启一场融合知识学习与趣味体验于一体的成长之旅。

  这场集参观学习、兴趣培养、亲子互动于一体的活动,不仅让孩子收获了知识与快乐,也让家长和孩子相处得更亲密和谐。

  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温暖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年来,武胜县高标准打造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主阵地”,聚焦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重点群体,通过红色教育、法治体验、心理辅导等多元服务,持续织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防护网”,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沐浴阳光、茁壮成长。

  模拟法庭:“规则种子”植入心田

  9月20日,在武胜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一场围绕“校园推搡致伤”的模拟庭审正在进行。

  来自武胜县仁和小学的学生,分别扮演审判长、公诉人、辩护律师、原告及被告等角色。从法庭调查阶段的举证质证、询问当事人,到法庭辩论环节的观点交锋、逻辑博弈,直至“审判长”最终庄严宣判,全过程严格依照真实司法程序展开,细节严谨、氛围逼真。台下观摩的师生全神贯注,仿佛亲临庭审现场。

  “校园人身伤害是未成年人面临的常见风险,不少孩子对‘行为边界’缺乏清晰认知,常误以为嬉闹推搡无妨。”武胜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李卫东介绍,选择这类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进行情景还原,旨在让孩子直观体会“每一个行为都伴随相应法律后果”,在沉浸式参与中感知法律的庄严与公正。“这种教育方式比照本宣科的讲解更具冲击力,有助于树立孩子‘行为有界限、违法须担责’的规则意识。”李卫东说。

  事实上,模拟庭审不仅有效打破了法律与青少年之间的距离感,使抽象的法律知识变得可知、可感、可践行,更以“做中学、学中悟”的模式,催生了超出预期的育人效果。

  学生李岳曦说:“以前,他和同学争抢文具、座位,动不动就吵架甚至推搡。现在我会先冷静,主动建议‘我们各退一步’或者‘请老师帮忙’,再也不动手了。”

  目前,模拟庭审已初步构建起“课堂+实践+互动”的立体化法治教育体系,让法治精神逐步融入学生的日常认知与行为习惯,成为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铠甲”。

  “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同公检法司等部门的协作,推动法治宣教进校园常态化,让法治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武胜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陈思贝说。

  三级保护网:暖心护航每棵“幼苗”

  武胜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位于沿口镇,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设有保护展示区、文化体验区、情景模拟保护区、模拟法庭、一站式询问中心等功能区域,配备2名专职社工与心理咨询师,通过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已建立起“常态化服务+专项关爱”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自成立以来,该中心秉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宗旨,积极构建“县级中心+乡镇保护站+村组保护点”三级联动保护网络,覆盖全县23个乡镇,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起屏障。

  “我们整合民政、公安、司法等部门资源,在武胜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的一站式询问中心内,为受侵害儿童提供快速救助与心理干预。”武胜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运营总监钱钰介绍,2025年秋季开学起,他们还为未成年人开设了兴趣培养和作业辅导班,进一步拓展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的服务功能,丰富服务业态。

  此外,武胜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还创新发起“守护者联盟”志愿项目,广泛联系县老促会、作家协会、个体私营经济协会以及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为部分困境儿童提供就学援助。

  钱钰表示,武胜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将继续深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运营、科技赋能”模式,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努力将中心打造成孩子们“愿意来、喜欢待、有收获”的成长家园,为全县未成年人搭建坚实而温暖的港湾。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