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

广元市朝天区白虎村“家风积分制”探索乡风文明新路径

2025-10-22 17:13: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白虎村村民们用积分兑换生活物资。龚春 摄

  四川文明网广元讯(王馨 刘成志)走进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白虎村,村委会广场前的“家风积分超市”格外热闹。村民梁凤清拿着刚刚攒够的积分卡,高兴地兑换了一桶食用油和一袋面粉。“分享一次家风故事能积2分,评上‘星级家庭’一次加20分,没想到这些小事还能换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他口中的“积分”,正是该村推行“家风积分制”以来,悄然改变乡风民风的新“密码”。

  近年来,针对基层治理中群众法纪意识不强、集体观念淡化、内生动力不足等痛点,朝天区委宣传部会同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主动破题,将白虎村作为“试验田”,探索以家风建设作为撬动乡风文明的治理支点,通过“小积分”激活“大治理”,推动实现乡风润泽、治理增效。由此,一条“积分改变习惯、家风带动乡风、共建推动善治”的新路径逐渐清晰。

  好家风能“积分”,小行为有“标尺”

  “以前觉得‘家风’是关起门来的自家事,现在才知道,好家风能积分、能换东西,还能上红榜!”村民张建发说道。他刚因主动参与村道清扫加了5分,累计积分在村里名列前茅。

  在白虎村,每一分都有据可依。该区纪委监委协同镇村两级,系统制定《家风积分评价管理办法》,把抽象的家风概念具象为8大类67项行为清单。主动参与村集体事务、孝老爱亲、整洁环境、建言献策、红白事简办等都被纳入加分项;相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不孝不敬、违反殡葬管理规定乱建墓穴等行为则明确扣分。

  “我们制定的每一项积分标准,都经过深入调研和周密考量。”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体现爱党爱国的‘忠’,到践行孝老爱亲的‘孝’;从倡导和睦乡邻的‘仁’,到鼓励公益善举的‘义’;从推动移风易俗的‘礼’,到积极议事建言的‘智’,再到恪守诚信守法的‘信’,每一条都是对传统美德在现代治理中的生动诠释。”

  积分制在设计上注重实操性与公信力,实行以家庭为单位、一户一档的积分考评方式。村民积分由基础积分(80分)、村民民主评议积分(20分)和贡献加分(最高10分)三部分构成,总分不设上限。实行“一季度一评”的动态管理机制,由村民推选的积分采集员负责实时更新记录《村民家风积分制管理积分收集簿》。积分卡同步发放到户,随时可查、公开透明。所有记录最终经评议小组审核后,通过村民微信群和村务公开栏“双渠道”公示,广泛接受监督,确保全过程阳光操作。

  “我们不只是‘扣不良’,更是‘奖好风’。”沙河镇纪委书记刘成志表示,“让好人好事‘增值’,让歪风邪气‘贬值’,是家风积分制设计的初衷。”

  积分能换“实在货”,更换“好面子”

  攒了积分,怎么用?白虎村给出了“实打实”的答案。村委会专门设立“家风积分超市”,与镇供销社、周边商铺等建立稳定合作,1积分抵1元,可兑换粮油、洗衣液、农资乃至小家电等多种实用物品。每季度一次的集中兑换日就像赶集一样热闹,村民拎着大包小包回家,脸上写满喜悦。

  “真没想到,平时孝敬老人攒下的积分,还能当‘钱’花!”在今年7月6日的积分集中兑换活动中,用200个积分换了一个电饭煲的村民王丽笑着说。活动现场,村民们手持积分卡,有序地在超市货架前挑选卫生纸、水杯、牙刷、手套等各类生活用品。

  除了实物兑换,积分更与个人和家庭的荣誉深度挂钩。季度积分领先的家庭,会被优先推荐参评“星级家庭”“好婆婆好媳妇”“清廉家风模范”等;年度总积分排名靠前的,不仅由村里张榜表扬、召开积分表彰大会公开颁奖,还有机会成为区、镇两级典型宣传对象。

  王丽就因长期孝老爱亲、积分名列前茅,去年被评为“好媳妇”,成为全村学习榜样。“去年的积分表彰大会上,还让我分享了自家的家风故事和心得。”她小心翼翼地拿出珍藏的“好媳妇”荣誉证书和获奖绶带,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站在台上那一刻,不仅是我个人的光荣,更是我们全家的荣誉。现在连孩子都知道要好好表现,为家里多挣积分呢!”

  许多村民表示,这样的表彰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了“好家风”带来的获得感和荣誉感。“现在村里谁家积分高,谁就真有面子,真的受人尊重!”物质有回报、精神得激励,白虎村通过“双驱动”有效激活村民参与热情,让家风建设从“劝着做”变成“争着干”。

  乡风净、民心和、产业兴,小积分促成大转变

  随着“家风积分制”的深入推行,白虎村风貌悄然生变。村里大操大办现象少了,红白事简办率达90%,礼金普遍不超过200元;环境整治不再靠督促,家家户户主动打扫房前屋后、参与公共区域清洁;邻里纠纷大幅减少,全村矛盾纠纷同比下降28%,连续三年实现“零信访举报、零安全责任事故、零群体性事件、零违法犯罪案件”。

  “现在,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不再是东家长西家短,而是谁家的家风积分高,谁家婆媳关系和,谁家环境卫生好。”白虎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德欣慰地说,“家风积分制,以德治促自治,不但让矛盾纠纷越来越少,还让好人好事不断涌现。”

  更令人欣喜的是,良好乡风正在持续转化为发展新动能。该村因地制宜发展起200余亩“小水果”产业,年均产值90万元,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民风好了,游客更愿意来,产业也更有活力。”王金德补充道。显著的变化和良好的口碑,使白虎村获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专题报道,成为远近闻名的“清廉村居”示范点,吸引了众多外地村镇专程前来“取经”。

  从沙河镇白虎村出发,朝天区正将“家风积分制”经验向全区推广。一套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行为量化与结果激励的基层善治体系,逐渐在朝天大地扎根生叶。正如村民们所说:“积分虽小,却积出了好风气,攒出了好日子。”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