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

丹巴县:深耕文明沃土 绽放时代新风

2025-06-20 16:23: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甘孜讯(丹巴县文明办)丹巴县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聚焦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三大核心任务,创新载体、精准发力、务求实效,推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强化价值引领,筑牢文明根基

  (一)品牌化打造“沉浸式”宣讲阵地

  精心培育“理响美人谷”“理润丹心”线上线下宣讲品牌矩阵,通过举办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宣讲大赛、巡回宣讲,创新开设“红色实景课堂”,生动讲好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法规和主流价值。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凝心铸魂美人谷·砥砺奋进创未来”“强国复兴有我”等各类宣讲活动2000余场/次,覆盖群众超15万人/次,有效推动新思想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常态化浸润“道德讲堂”滋养人心

  依托各乡(镇)、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聚焦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感人事迹,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要求,持续举办“道德讲堂活动150余场/次,用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讲解,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让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丹巴县梭坡乡道德大讲堂

  (三)特色化赋能“我们的节日”焕发新彩

  围绕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深度结合丹巴“春赏花、夏纳凉、秋选美、冬沐阳”全域全季文旅品牌及“代汝节”“成人礼”等本土民俗节庆,策划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文明实践活动。2023年以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功牵头举办“粽情端午传承文明”“祥龙贺岁辞旧去·金蛇纳福迎春来”新春送福、“如漆而遇·情满中秋”“情暖重阳·陪伴有我”等特色主题活动23场/次,辐射全县各级累计开展活动400余场/次,赋予传统节日时代内涵,实现“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良好效果。

丹巴县巴旺乡光都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粽情端午 传承文明”文明实践活动理论宣讲(巴旺乡人民政府供图)

迎春送福文明实践活动

  拓展文明实践,提升服务温度

  (一)多样化提升服务效能

  制定实施《丹巴县城市文明建设主题实践志愿活动计划》,围绕新春送福、“花开丹巴·为梨而来”春游季、“五一”劳动节“我们的节日·端午”等节点,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000余场/次。充分发挥“丹巴宣传”“云端美人谷”微信公众号及“云上丹巴”APP等新媒体矩阵作用,发布文明实践主题活动报道50余期,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有效互动,显著提升文明实践凝聚力与服务满意度。

 

   3月5日,丹巴县《甘孜藏族自治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集中宣传暨“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美人谷避险广场顺利举行,全县干部群众代表共300余人参加活动。

  (二)系统化深化移风易俗

  坚持“破”“立”并举,重拳整治陈规陋习,先后出台《丹巴县整治陈规陋习和滥办酒席问题相关工作的通知》《丹巴县深入开展倡导殡葬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通知》,完成全县12个乡(镇)移风易俗全覆盖专题调研与问卷调查,形成《关于推动丹巴县婚丧嫁娶领域移风易俗的调研报告》,并起草《丹巴县进一步整治婚丧习俗十二条意见(审议稿)》,为系统整治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提供政策支持。2025年,创新举办“爱在藏寨里·情定美人谷”婚恋交友主题活动,将传统婚俗、优良家风与现代文明理念相融合,为移风易俗注入新活力。

  (三)场景化助推文明旅游

  紧扣“春赏花、夏纳凉、秋选美、冬沐阳”全域全季旅游活动开展,以及“五一”“十一”旅游旺季,积极协同团委青年志愿者,发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在甲居藏寨、中路景区等核心文旅区域设立文明旅游志愿服务站,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秩序维护、文明引导、应急救援等贴心服务。2025年,在“花开丹巴·为梨而来”春赏花活动、“五一”小长假期间,累计设置72个志愿服务站,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750余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引导游客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推动形成“景美人更美”的丹巴文旅新形象。

  深耕道德沃土,培育时代新风

  (一)立体化选树先进典型

  持续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建立健全典型选树培育机制,搭建覆盖各个行业的“丹巴好人”储备库。2023年以来,累计储备“丹巴好人”候选人42名,向上推荐“甘孜好人”“四川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候选人共20名,并成功获评“四川好人”1名、“甘孜好人”1名、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1名。县级层面评选表彰孝老爱亲模范10名,2025年“丹巴好人”评选活动火热进行中,在全县营造了“学习好人、崇尚好人、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

  (二)活态化文艺惠民

  立足文化供给创新,深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创作,系统输出兼具思想深度与地域特色的文艺精品,创作歌曲《丹巴之恋》、非遗舞蹈情景作品《刺绣》《顶毪衫歌》《嘉线酒歌》《吉祥大锅庄》特色作品5个,同时,摄制并投放“魅力乡镇”“乡村达人”“乡村代言人”主题短视频54个,构建乡土文化传播新矩阵。2023年以来,累计举办“送文化下乡”等文艺演出活动328场/次,覆盖农牧民群众14.76万余人,使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文化盛宴”的同时,进一步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

送文化下乡活动

  (三)联动化开展浸润教育

  紧抓“开学第一课”“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等关键育人节点,统筹联动教育、司法、卫健、网信等行业部门文明实践服务队,精准输送“红色基因传承”“法治安全知识”“健康生活习惯”“网络文明素养”等主题实践教育100场/次/年,有力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丹巴县“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彭嵩朕先进事迹已纳入县融媒体年度典型宣传内容,通过线上宣传活动,持续激发未成年人见贤思齐、向上向善的内生动力,有效实现“教育一个嵩朕、带动万千家庭、文明嘉绒乡村”的星火燎原效应。

编辑:张文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