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明网凉山讯(会理市文明办)近年来,凉山州会理市始终把乡风文明作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自治、德治和法治“三治”融合,助推乡风文明形成“好风气”。
自治为核心,激发乡风文明新活力。165个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全覆盖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定激励约束政策和措施,对践行者有表彰、违约者有监督,全面执行“红黑榜”通报制度,以点带面提升群众自治主动性。组建基层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20余支,从政策宣传、红白喜事报备、监督等环节全程贴心服务,同时定期召开家风座谈会,村干部主动参与说定亲,促进家庭和谐。
以法治为保障,凝聚乡风文明正能量。利用公益电影放映、“三下乡”、家庭家教家风等文化惠民活动,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宣讲活动1000余场,编演《这个条例定得好》《拉泽娶亲》《乡村三黑》《移风易俗瓦吉瓦》等小品、情景剧、快板节目,乡镇自编《亲朋随礼大比拼》《高价彩礼惹的祸》等节目,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感受新思想、新理念。充分发挥“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在法律政策宣讲、化解矛盾纠纷、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每年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以实际行动引领文明新风。
以德治为支撑,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聚焦典型选树,定期开展身边好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评选表扬市级移风易俗示范乡镇(街道)18个、示范村(社区)61个、示范户605户,州级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社区)6个、示范户12户、移风易俗先进典型3名。建立积分超市、新风超市25处,将乡风文明量化赋分、奖惩分明,同时细化积分兑换细则,建立积分转移机制,以生活日用品等“有形兑换”强化乡风文明“无形引导”,让群众真正在乡风文明中有实感、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