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

会理市黎溪镇以“党建+志愿”模式 激活文明实践新动能

2025-09-04 09:45: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凉山讯(会理市文明办)凉山州会理市黎溪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特色活动为载体、志愿队伍为支撑”,深化“党建+志愿”模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让文明新风浸润三绛大地。

  建强阵地队伍 夯实文明实践基础

  织密阵地网络。坚持“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炳舟纪念馆等资源,建成实践所1个、实践站11个、流动实践点20个,打造“黎溪镇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红色研学路线”等特色阵地。

  建强志愿铁军。组建理论宣讲、医疗卫生、移风易俗等骨干志愿队伍12支,吸纳党员、乡贤、返乡大学生等志愿者500余人,创新推行“1+N+N”网格志愿服务模式(1名网格长+N名志愿者+N个邻里单元),划分55个片区、135个小组、749个邻里单元。开展志愿者技能培训4次,2025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0余场,服务群众超3万人次。

  健全保障机制。印发《黎溪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细则及规章制度》,将文明实践工作经费纳入镇财政预算,投入30万元保障阵地建设与活动开展。以“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四单机制”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召开群众会135场、民情恳谈会11场,落实水利基础设施项目3个、饮水工程项目1个、新建公厕2座、实施通组路硬化项目16个。通过微信群收集群众需求87条,办结率92%,满意度达95%,用“硬保障”托举“软服务”,获得群众点赞。

  聚焦主题活动 丰富文明实践内涵

  党员带头强实践辐射。创新“党建+志愿服务”模式,以36个党支部为单位、1362名党员为先锋,紧扣“每月一主题”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以“党建+志愿+文旅”模式在大海子景区、鱼鲊温泉开展“文明旅游”劝导100余次;通过抖音、“志愿四川”招募志愿者800余名参与推广特色文旅活动,“大美黎溪”相关话题网络点击超10万人次。

  党群同心唱发展旋律。创新推广“五棵树”绿化经验并写进村规民约。统筹团委、妇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力量,开展“我为家乡种棵树 绿美黎溪大家建”“小手拉大手·齐心植此青绿”等活动20余场,植树3000余棵。同步推动企事业单位、群众协同参与,累计亮化房屋20余栋、安装太阳能路灯500余盏(带动群众自主安装1000余盏)。

  积分激励聚治理合力。创新“网格+积分激励”机制,建成“积分超市”2个,累计发放积分礼品800余件。消除改造土坯房34户,查处违法建设10户,拆除违规广告牌100余块;发动党员志愿者300余人次走访重点农户731户,迁移公路沿线石材加工厂4家,整治大碑大墓等问题6个,累计清运各类垃圾300余吨,发放倡议书3000余份。推动召开全镇信访联席会议6次,化解疑难积案72件,排查并化解矛盾纠纷38件,矛盾纠纷化解率从85%提升至100%,将精神文明建设内化在基层治理之中,以“小激励”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

  突出融合创新 彰显黎溪特色亮点

  红色铸魂,厚植文化底蕴。依托李炳舟纪念馆开展“红心相传”主题活动50余场,组织党员干部、青少年聆听抗美援朝特等功臣事迹,接受党性教育。挖掘“8.30抗震精神”,通过地震文化广场展示、老党员宣讲传承“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精神。整合“三绛”历史、西汉晚期编钟、南方丝绸之路要塞、诸葛亮“五月渡泸”遗址、乾隆期间杨文泮进士匾等独特历史文化资源,厚植“绛心相承”历史底蕴,让红色基因、历史文脉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精神源泉”。

  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创新推出《黎溪镇移风易俗三字经》,组织干部群众观看《家道》等警示教育片,邀请“四川好人”陈作恕宣讲家风家教,评选优良家规家训20余条;开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宣传60余场,劝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行为12起;开展“开笔养正·人生始立”“感恩母亲·传承好家风”主题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引导700余名幼儿行“人生第一礼”;成功创建州级文明镇、文明村各1个。

  产业赋能,助力群众增收。组织农技志愿者开展芒果、柑橘种植培训12场,助力3万亩“鱼鲊蜜芒”、1000余亩“黎之蓝”蓝莓、6000亩金砂柑橘产销对接,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实现“文明实践有温度,产业发展有力度”。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