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明网泸州讯(简放鹏)7月17日,笔者从泸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了解到,泸州市对村规民约、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挂牌进行规范,不仅让村规民约变得简单好记,也使村(社区)挂的标识牌数量大幅减少。
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破解“权小责大”“人少事多”等6类突出问题,加快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切实为基层“壮马轻车”“减负赋能”。
村规民约“减肥”
1.5万字精简至500字
“现在村上的村规民约就是‘十不’‘五治’,简单明了,好记。”7月17日,泸县石桥镇洪安桥村三组村民徐仁友说。
从2019年到2023年,部分市县部门将日常工作要求写入村(社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2023年,洪安桥村的村规民约有1.5万多字,读一遍就要1个多小时,加上解释则需2个多小时。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邱宗祝说:“村规民约字数太多,村民难以记住,更谈不上遵守。”
去年9月,市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到基层开展质效评估发现,很多部门的工作被写入村规民约,导致村规民约重点不突出。上面每发一次文件,下面的村规民约就要修改一次,导致村规民约文字的数量一增再增。
发现这一问题后,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开展全面清理,共清理部门要求写入村规民约事项14类,对相似内容进行整合,明确可纳入生产秩序、生活秩序、生态文明、习俗风尚、纠纷调解5类,将相关内容从31项精减为22项,明确村规民约的制定或修订程序规范、不随意频繁调整、符合地方实际。同时,指导全市126个乡镇(街道)、1489个村(社区)对村规民约制定主体、程序、内容是否合规合法及是否符合村情社情等进行全覆盖自查排查,并建立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时限。通过自查共发现内容冗长、内容调整频繁,与实际需求不符,操作性不强等方面问题222个,并有序推进整改。
泸县指导洪安桥村村规民约及时“瘦身”,字数由以前的1.5万多字缩减至不到500字;在全县305个村(社区)推进整改,注重突出村规民约的针对性、实操性,运用戏曲、快板、歌曲、顺口溜、民谣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呈现出来,宣传村规民约的重要性和修订完善的必要性,提高村民知晓率与参与度;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户长会、院坝会等,面对面听取村民意见建议,让村民成为村规民约修订完善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标识牌“减量”
20多块精简至5块
以前,泸县玉蟾街道建设社区大门挂了10多块标识牌子,包括劳务服务站、劳动保障服务站、农民工服务站、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等。社区内部功能标识牌数量最多时有20多块。
“以前,社区内外挂的牌子多,现在大幅减少了。”该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严萍说。
今年,泸县按照《泸州市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挂牌操作指引》落实村(社区)“一横四竖一标识”,内部功能标识牌数量不超过10块悬挂标准,开展村级挂牌清理“回头看”。
建设社区通过集中设置、“一室多用”两种方式精简挂牌:在进大门或服务大厅等醒目位置设置集中索引牌,注明门号及相关功能区域名称。各功能室采用“一室多用”“多室合一”方式挂简明门牌。如今,该社区内部功能标识牌从过去的20块减至现在的5块。以前,该社区有一道门两边挂了市民学校、未成年人活动室、儿童之家、红领巾之家、社区青少年宫、乡村复兴少年宫6块牌子,现在仅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块牌子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