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

丹棱县齐乐镇文庙街区:创新“文明实践+”模式 小街区解锁“幸福密码”

2024-11-19 16:06: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眉山讯(罗端 文/图)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前沿阵地。
  近年来,丹棱县齐乐镇城西社区文庙街区坚持“共治共享”原则,探索文明实践基层治理模式,以完善组织、建强阵地、优化服务为抓手,创新打造丹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街区,实现了街区由“乱”到“治”、由“治”到“美”的转变,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也让基层治理更显力度与温度。
文庙街区邻里节文艺演出。
  靓景焕景
  有机更新促宜居宜业
  道路平坦、绿树成荫、环境整洁、传统文化墙点缀其间……走进经过基础设施改造和风貌整治后的文庙街区,满目是充满文化底蕴和发展朝气的场景。“现在街区的漂亮、干净,和以前的面貌形成了鲜明对比,住在里面幸福感显著提升。”家住文庙街区的居民邓娜乐呵呵地说。
  作为丹棱县最早的“商居融合”开放式街区之一,文庙街区有7个住宅区,还有130多家商户。对此,街区探索“商居共融”,创新实施“爱家积分”激励制度,打破“道德超市”地域界限,将居民、商户、外卖员、快递员、环卫工人等纳入奖励范畴,为其量身定制建立“爱家台账”,鼓励群众主动参与街区治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乱扔杂物、占道经营等不文明现象得到明显减少,民生投诉率同比下降53%。
  同时,按照“一体化改造、项目化集成、整体化呈现”思路,增设微景观10处、停车位50个,改造雨污管网1500米、外立面1.2万平方米,黑化路面7000平方米,组织街区党委一月一检查、专业社工半月一督导、自治会一周一整治、自管委一天一巡查,助力提升街区形象品质。
  “结合‘一网格一支部一阵地’工作试点,我们配套建设街区党群服务站,内设便民服务、公益课堂、丹行驿站等10个功能分区。”文庙街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居民、商户提供“一站式”“全天候”服务,让文明实践延伸到了群众身边。
  此外,近年来,文庙街区依托市级文保单位文武庙建筑群遗址,改建文庙商居大舞台,新建“城市记忆墙”、“三彭七李”形象画、“丹棱进士墙”等街区文化场景,规范店招130余处,实现历史与新潮深度链接、文态与业态有机融合。
文庙街区开展公益书法课堂。
  为民惠民
  强化暖心服务供给
  “‘匠人服务’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让街区人气越来越足,热闹了许多。”在文庙街区,谈起街区便民服务,居民们赞不绝口。
  “匠人服务”是由社区企业领办、社工机构招募能工巧匠,围绕小区居民日常需求,每周三在街区开展擦鞋、缝纫、磨刀等的公益性服务。“街区居民只需要花一元钱,就能在家门口享受到贴心服务。”城西社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匠人服务”,文庙街区以党员先锋为核心,以基层群众为主体,引进“向日葵”“益家亲”等社工组织,成立“棱里帮”小区关爱微基金,组建“义商盟”“棱聚力”“丹夫子”3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招募志愿者40余人,为街区文明实践工作高质量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文明新风犹如春风化雨,从硬件改造到贴心服务,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文庙街区还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依托街区艺体培训机构,每周开办艺术兴趣、家风家教文化公益课堂。”文庙街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同时,发挥街区组织、地域、文化优势,创新培育孵化“丹城小管家—丹行侠”等系列特色文明实践品牌项目,通过开展民意收集、公益培训、便民服务、文艺展演等活动,推动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持续发展,让街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邻里和睦、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如今的文庙街区,群众正乐得其“所”。

编辑:徐艺嘉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