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明网眉山讯(东坡区文明办)“遛狗必须拴绳,不管是大狗还是小狗……”2月27日,东坡岛派出所白虎滩社区警务室组织民警深入辖区居民小区开展文明养犬宣传活动,在场的张女士听后表示:“虽然我家的狗狗平常很听话,但是听了你们的宣传,我意识到了牵绳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保护他人,也是保护狗狗,以后我一定会自觉牵绳遛狗,做一个文明的养犬人。”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推动文明养犬工作,眉山市东坡区立足辖区特点,围绕犬类管理的痛点问题,积极探索并成功建立了“预防—处置—溯源—协同”四维治理模式,从而形成了具有显著示范意义的基层治理实践方案。
立体巡查管理机制
实行“网格化 + 时段化”双轨巡查制度,将6-8时、18-20时设定为巡查重点时段,全面覆盖小区花园、公园跑道等100余个重点区域,日均巡查里程150余公里。并且实施“三阶劝导法”,即首次违规建档教育,二次违规约谈训诫,三次违规启动执法,以此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
规范执法处置机制
建立了“执法记录—犬只体检—收容公示”的标准化流程,对于经三次劝导无效的违规养犬行为,果断启动行政强制程序,依法委托蓝山宠物医院专业团队实施收容处置,2024年度累计办理行政劝导案件47起,实施强制收容4例,案件处置合规率达到了100%。
源头治理长效机制
为从源头治理犬类管理问题,推行“一犬一码”数字化管理模式,通过流浪犬源头追溯机制,采取芯片扫描、监控倒查等技术手段,将犬证办理与社区人口数据库进行对接,实现了养犬人信用积分的动态管理,2024年成功溯源弃养案件2起并依法进行了追责。
协同治理联动机制
搭建了“警物联动”数字平台,实现了违规行为的实时上传、证据固定以及联合处置的闭环管理,累计接收物业社区报送线索32 条。此外,还引入专业动物保护组织建立协作机制,对收容犬只实施分类管理,累计完成17只流浪犬的绝育防疫和领养安置工作。
自该治理体系实施以来,辖区内涉犬投诉同比下降了63%,养犬登记率达到了98.7%,形成了行政监管与社会共治的良性互动,基层治理新范式得以成功构建。目前,相关经验已被纳入《城市社区犬类管理标准化工作手册》区域性规范文本,为犬类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下一步,东坡区将不断优化四维治理模式,进一步引导市民遵守文明养犬相关规定,营造依法、文明、科学的养犬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