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

唐术华:青丝化雪廿八载 一诺千金姐妹情

2025-07-24 14:37: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讯(江油市文明办)唐术华,女,汉族,1966年7月生,青莲镇诗仙村村民。她用28年的光阴,以柔弱之躯扛起照顾先天残疾妹妹的重担,用一粥一饭、一针一线的平凡坚守,在粗瓷瓦罐间书写了“孝老爱亲”的动人故事。
  一诺千金:青丝化雪的28年守护
  1988年是唐术华人生的分水岭。那一年,丈夫因车祸骤然离世,留下未成年的儿子与她相依为命。1997年,当白发苍苍的父母佝偻着身躯,用颤抖的双手握住她时,凝望着女儿瘦弱的身影,轻声说道:“回来吧,带着孩子回家。往后的日子我们彼此照应,你妹妹……还需要你照顾。”
  父母口中的“妹妹”,是先天肢体残疾的唐术清。自出生起,唐术清便无法说话、翻身,甚至连最简单的吞咽都需要人帮助。年迈的父母日渐力不从心,而她的哥哥和弟弟也因生活所迫难以周全照料。面对父母的恳求,唐术华没有犹豫:“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妹妹饿着!”这一句承诺,成了她后半生最沉重的责任,也成了最温暖的信仰。
  她带着儿子回到青莲镇诗仙村,接过照顾妹妹的接力棒。每天天不亮,她便起身熬煮米粥,将蔬菜和肉剁成细末,一勺勺吹凉喂给妹妹。每隔两小时为妹妹翻身擦洗,自学按摩手法疏通血脉;寒冬腊月,她守在炉火旁为妹妹烘热被褥;酷暑盛夏,她用蒲扇为妹妹驱赶蚊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灶台前的烟火、病榻边的药香、田埂上的汗水,构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命运似乎总在考验她的坚韧。回娘家后,她曾两次尝试重组家庭,但对方皆因无法承受“抚养孩子+照顾残疾妹妹”的双重压力选择离开。面对旁人的叹息,她却释然:“妹妹离不开我,我若走了,她怎么办?”自此,她彻底关闭了再婚的大门,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妹妹身上。2009年、2014年,父母相继离世,临终前拉着她的手久久不放,她含泪立誓:“爹妈放心,有我在,妹妹就有家!”
  风雨同舟:在困顿中点亮希望之光
  “生活再难,总得笑着过。”这是唐术华常挂在嘴边的话。妹妹每月需消耗大量尿不湿、消炎针剂和营养液,仅靠政府发放的残疾人津贴和困难补助远远不够。为了生计,她耕种两亩薄田,农闲时在附近工地打零工,背篓里永远装着随时折返的牵挂,即一块旧毛巾、半壶温开水、一包应急药,生怕妹妹突发状况。
  生活的拮据让她不得不精打细算:自己穿的是补丁摞补丁的旧衣,妹妹的碎花被却总是洗净晒透;餐桌上常年不见荤腥,妹妹的米粥里却总飘着肉末;她用化肥袋子改制窗帘,却在妹妹床头摆满田埂采回的野花;她舍不得买一盒润肤霜,却坚持为妹妹涂抹防皴裂的甘油……“妹妹活得体面,我心里才踏实。”她说。
  最艰难时,她也曾躲在墙角抹泪。一次深夜,妹妹因褥疮感染高烧不退,她冒雨背着妹妹赶往镇卫生院,泥泞路上摔得满身淤青,却死死护住怀中的妹妹。医生感慨:“你比亲妈还细心!”她却摇头:“她是我妹,我不疼她谁疼?”
  家风传承:美德浸润家人
  唐术华的坚守,如同一粒种子,在家族中生根发芽。儿子从小跟着母亲为姨妈喂饭、擦身,稚嫩的肩膀早早扛起责任。成年后,他虽工资微薄,却每月省下钱为姨妈买尿不湿,休假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替母亲值夜。“妈,您歇会儿,我来守。”这句朴实的话,让唐术华红了眼眶。
  她的坚韧更感染了整个家族。哥哥弟弟主动分担妹妹的医药费,侄儿侄女每逢假期便来帮忙照料,讲笑话、读新闻,让卧床的唐术清感受外面的世界。家族微信群里,“给二姑买药”“周末去大姑家帮忙”成了最常出现的话题。唐术华常说:“一家人拧成一股绳,啥坎儿过不去?”
  乡邻共暖:微光汇聚成星河
  唐术华的故事,像一盏灯照亮了诗仙村。村民自发组成帮扶队,农忙时替她收割庄稼,村医定期上门义诊,邻居大娘送来热腾腾的包子:“术华啊,有事就敲墙!”镇上评选“最美青莲人”时,大家异口同声推选她。她却摆手:“我就是做了该做的事,不值当夸。”
  她的善举悄然改变着乡风。过去因赡养老人闹矛盾的夫妻,如今主动接父母同住;曾与长辈疏离的晚辈,悄然学着给老人梳头洗脚、端送汤药。村支书感慨:“唐大姐让咱村明白了,孝老爱亲不是唱高调,就是一顿饭、一杯水、一声问候。”
  生命如歌:在平凡中书写大爱传奇
  28年,10220多个日夜,唐术华从青丝到白发,用“田间—灶台—病榻”三点一线的轨迹,绘就了一幅人间至情的画卷。有人问她:“苦吗?”她笑答:“苦,但心里甜。看着妹妹对我眨眼睛,我就觉得值。”如今,59岁的她依然保持着凌晨4点起床的习惯。晨曦中,她佝偻着腰为妹妹熬粥,银发在炊烟中飘动,布满老茧的手稳稳端着汤匙。这双手,托起了生命的重量,也托起了中华孝道最厚重的底色。
  唐术华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让无数人潸然泪下。她让我们看到:孝老爱亲,是病榻前的一勺热粥,是深夜里的一次翻身,是28年不离不弃的相守。她用最朴素的行动证明:爱,可以抵御岁月漫长;情,能够跨越命运坎坷。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这位农村妇女用一生的坚守,为“亲情无价”写下最温暖的注脚,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最深沉的精神力量。
  “党和政府没放弃我们,我更没理由放弃家人。”唐术华的话,朴素却铿锵。她像一株扎根乡野的蒲公英,随风播撒美德的种子,让孝老爱亲的芬芳,弥漫在每一寸土地,浸润每一颗心灵。
  道德点评:唐术华用28载春秋践行“孝老爱亲”的生命契约,以柔弱双肩扛起血脉亲情的重担。她将孝悌之义融入一粥一饭的平凡坚守,在粗瓷瓦罐间书写人间大爱。这份跨越苦难的坚守,不仅传承了孝老爱亲的中华美德,更以润物无声的力量塑造乡风文明,展现了人性至善至美的永恒光辉。

编辑:徐艺嘉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