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

南充蓬安:龙舞民间瑰宝 舞出时代新韵

2022-03-23 16:50: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南充讯(蓬安县文明办)蓬安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间文化资源丰富。蓬安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出的乡土气息、生活气息浓厚的龙舞表演便是其中的瑰宝。

  蓬安县相如街道以特色民间文化艺术龙舞表演,入选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一些传统节日,在蓬安县相如街道的街巷里总会欣赏到精彩的龙舞表演。不仅是在相如街道,经过千年传承,蓬安各地的龙舞表演纷纷进行了形式、内容的创新,“水龙”“草龙”“火龙”“竞技龙”“彩龙”等各色龙舞,“舞”出了新的韵味。

  免费技艺培训近距离了解龙舞表演

  在蓬安县相如街道,有一支女子龙舞队。她们所舞的“龙”因全身布满荷花、荷叶图案,故被人们称为“荷花龙”。因舞龙队伍全部由女子组成,又被称为“女子荷花龙”。

“女子荷花龙”表演

  “女子荷花龙”表演时,舞龙者一上台便辗转腾挪,跳跃翻滚,摆出“翻山倒海”“龙头戏珠”“九曲弯身”“龙身入肚”等高难度动作,令人拍手叫绝。

  在相如街道,除了特色“女子荷花龙”,舞“水龙”也颇为出名。

舞“水龙”

  据《蓬安县志》记载,蓬安县“水龙”已有千年历史,古时候,人们因天旱不下雨,便就地取材,用竹子、树枝、柳叶扎成“水龙”,选择在中午或黄昏舞龙过街,这便是蓬安县舞龙传统的来历。

  每年的农历八月会舞“水龙”,舞龙者头上扎柳条,赤身、赤脚,穿短裤,踩着锣、鼓、镲等乐器的节拍,挥舞着“水龙”行走在大街小巷。“水龙”每到一处,当地居民都会将水泼至“龙身”或舞龙者身上,舞龙者一边舞“龙”一边躲避。一泼一躲,泼水人与舞龙者相互嬉戏。在此过程中,大家将心愿和祝福通过泼水的方式表达,水泼得越多表示收获的祝福越多。

  “我们经常组织龙舞队、狮舞队在周子古镇、相如文化公园等地进行表演。”蓬安县相如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进行龙舞表演的同时,相如街道综合文化站还面向群众免费培训龙舞表演技艺,不但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为旅客提供了近距离了解龙舞表演的机会。

  活跃街头巷尾服务群众50万人次

  除了相如街道,“草龙”“火龙”“板凳龙”“竞技龙”“彩龙”等特色龙舞表演也在蓬安各地竞相发展。

  “随着时代发展,一代接着一代传承,蓬安县舞龙传统逐渐演变为如今的龙舞表演。”蓬安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每逢春节、元宵节等节日,该县群众便自发组织龙舞队,在该县街头巷尾来回穿梭,进行传统民俗文化表演。龙舞表演作为一项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兼具观赏性、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为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让龙舞技艺得以传承。

  2015年,蓬安县龙舞表演获得南充市“龙腾盛世”舞龙比赛一等奖。

  “蓬安县历来重视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依托龙舞文化,2019年以来,蓬安县每年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送戏下乡’‘非遗进景区’‘非遗过大年’等民间文化艺术展演活动100余场次。”该负责人介绍,据统计,近3年来,蓬安县开展各类龙舞表演达360场次(含线上),服务群众50万人次。

  “蓬安县龙舞表演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大批文创产品发展。”该负责人说,蓬安县以龙舞表演为主体,开发了“五龙”(即“板凳龙”“草龙”“荷花龙”“火龙”“水龙”)手机壳、帆布包、公仔、水杯等多种文创产品,通过各个渠道推广销售。截至目前,该县研发生产文创产品100余种,销售金额50余万元。

  下一步,蓬安县将不断丰富龙舞表演内容,提升龙舞表演品质,充分发挥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编辑:李尚维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