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城市美景。(攀枝花市文明办供图)
在建市60周年的重要节点,历经十年奋斗,四川攀枝花如愿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钒钛之都”绽放“文明之花”。
从不毛之地崛起的钢铁基地,到如今的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全国唯一的地级市共同富裕试验区,攀枝花交出了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优秀答卷。
近日,记者行走攀西大地,在三线遗址的红砖墙上、在农贸市场的烟火气里、在街头巷尾的笑脸中,找到了这座城市捧回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的密码。
“三线精神”铸魂
从不毛之地到文明城市的奋斗接力
攀枝花因三线建设而生。走进在西区河门口街道的火红年华基地三线·时光里,仿佛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这里以原渡口水泥厂旧址为基础复原的红砖房、标语墙、老式办公用具等,生动再现了三线建设时期的艰辛与辉煌。
20世纪60年代,数十万建设大军响应“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奔赴金沙江畔的不毛之地,靠着“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的拼劲,建起了钢铁城,成就了“英雄攀枝花”。
当年“好人”们留下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至今仍烙印在攀枝花人心中,凝练成“攀登、创新、阳光、包容”的新时代攀枝花精神。
由于历史原因,攀枝花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想要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并非易事。2015年以来,虽然连续三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名资格,但前两届均未能如愿。但攀枝花人始终不曾放弃,一届接着一届抓,一年接着一年干,越是艰难越向前。
从“三线精神”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以锲而不舍的精神、驰而不息的干劲、始终不渝的情怀,在实干中提升,在拼搏中跨越。仅2021年以来,该市就结合群众意见建议,创新实施“六大专项治理”,问需问计16.87万户,解决各类问题50余万件,施划各类停车泊位1.5万余个,规范占道经营和流动摊点4700个/次……
累土不辍,丘山崇成;浇灌不止,文明花开!当记者在三线文化广场上,看到晨练的老人、上学的孩童与三线建设英雄纪念碑同框的画面时,读懂了这座城市的坚持——文明创建是对“艰苦创业”精神的当下践行。
创建惠民暖心
从环境改善到百姓欢颜的幸福答卷
十年磨一剑,攀枝花终圆全国文明城市梦。
5月23日7时,西区动力站农贸市场已经热闹起来。几年前,这里门可罗雀。“菜市场在三楼,以前没电梯,上下不便,生意难做。”菜贩宋开贵说,为了“抢生意”,不少菜贩在马路边占道经营,既不文明更不安全。说起市场的变化和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变化,宋开贵竖起了大拇指,“装了便民电梯,买菜方便,生意好了,占道经营没了,大家更和谐了。”
离开西区动力站农贸市场,驱车半小时,来到位于金沙江畔的东区瓜子坪街道佳运社区金泉苑小区。这个已经建成20多年的老旧小区,曾经环境堪忧,飞线密布、污水横流,居民还在路边种菜养禽。2024年,街道社区通过10多次“坝坝会”征求居民意见后,对社区进行了改造,规整了外立面、更换了雨棚、整治了管线、修建了休闲长廊……如今,小区焕然一新。在休闲长廊里纳凉的居民王大爷告诉记者:“环境变好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大家也变得更文明了。”
5月24日,记者刚走进仁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被里面欢快热闹的氛围吸引了。欢快的音乐交织,居民们在这里跳舞、合唱,享受幸福时光。63岁的任树珍是一名舞蹈爱好者,几乎每天都来排练。说起在这里参加活动,任树珍不停地称赞道:“功能室齐全,服务好,还有专业老师上课。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攀枝花市将创建惠民落到实处,从改善城市环境到丰富精神生活,不断满足着每一位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每一位攀枝花人共享文明创建成果。采访中遇到的每一次群众点赞,都在告诉我们——文明城市的最高颜值,不仅是城市变美,更是百姓脸上绽放的笑容。
凡人微光成炬
从个体善举到城市大爱的暖流奔涌
“这是一座让人感到温暖的城市。”“四川好人”宋艳华如此评价攀枝花。1983年,14岁的他只身从成都新津来此投亲,这座城市带给他的第一印象,便是气候与人心交织的“温暖”——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包容相待的氛围,让他从此扎根于此。
在攀枝花“温暖”的滋养下,宋艳华从学艺到创业,一路受助于他人。这份善意化作他心中向上向善的种子:20多年来,他带领员工开展义务清扫、文明劝导、慰问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超1000场,捐款捐物超100万元;在餐馆建立党支部,成立党员先锋队、文明劝导队等3支志愿队伍,以“党建引领+公益实践”模式,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扶弱济困。
在攀枝花市捧回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的同时,宋艳华餐馆也被评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如今,“四川好人”宋艳华工作室也在宋艳华餐馆挂牌成立,以餐馆党支部为核心,围绕打造“红心向党、立店为民”的党建品牌,依靠身边党员,服务身边群众,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不止宋艳华,狂追百米刹住溜车的外卖小哥王世祥、携子扶老的爱心市民包枢凡、20余年真情服务群众的余芳、助力彝族村落脱贫奔小康的李德……无数凡人善举,让“暖暖花城”的形象愈发深入人心,让这座城市的温暖底色愈发鲜亮。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影响一座城,汇聚成攀枝花独特的文明气质。漫步在攀枝花的大街小巷,处处都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乘客越来越多;马路上,车辆自觉礼让行人;社区里,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这一幕幕温暖的画面都在述说着——文明,是融入日常、刻进骨子里的“习惯”。
如今的攀枝花,文明新风正盛。当旭日东升,阳光洒在炳草岗大桥上,金沙江波光映照出城市苏醒的模样,仿佛在诉说:文明城市创建没有终点,只有共富路上永不停歇的脚步。(记者 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