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

遂宁市蓬溪县开展“送蛴蟆”特色民俗文化活动

2025-02-14 15:31: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遂宁讯(何攀)在元宵佳节之际,遂宁市蓬溪县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送蛴蟆”为核心,通过深挖文化内涵、创新活动形式、融合文旅资源,将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深度融合,成功打造了一场兼具传统魅力与现代活力的节日民俗文化盛会,让古老的节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送蛴蟆”特色民俗活动现场。杨雪雯 摄
  立足传统,构建文化传承体系。一是深挖文化内涵。正月十四“送蛴蟆”是当地民众为驱赶瘟疫、祈求平安而衍生的民俗活动,承载着“祈福纳新、祛病消灾、五谷丰登”的朴素愿景。通过系统梳理历史渊源,联合史志中心和民俗专家,整理民谣、传说及制作工艺,形成完整的“送蛴蟆”文化档案,确保传统内核不流失。二是传承文化记忆。以“蛴蟆灯”制作为核心体验项目,保留传统竹编灯笼工艺,通过现场教学、亲子工坊、非遗“三进”(进学校、社区、农村)等形式,吸引当地百姓尤其是年轻人了解和传承这一民俗文化。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县政府统筹规划,文旅部门牵头组织,联合乡镇、非遗传承人、企业共同策划执行,构建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文化传承长效保障机制。
“送蛴蟆”特色民俗活动现场。杨雪雯 摄
  创新表达,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一是丰富活动内容。以“送蛴蟆游行”为主线,结合文艺节目展演、舞龙舞狮、非遗集市、“摇嫩竹”许愿、千人品元宵、烟花秀和打铁花表演等环节,形成“白天逛集市、夜晚赏灯游”的全天候体验模式。游行队伍举灯夜行,绵延数公里的“地上星河”成为视觉奇观,强化文化感染力。二是提升宣传推广。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提升活动知名度,同时通过抖音直播、短视频传播,扩大活动影响力,2025年活动共吸引线上线下市民数万人次参与。三是开通公交专线。活动当天开通城区往返活动现场公交专线,方便市民、游客前往,在提升便利性的同时,也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2025年活动累计投入公交车27辆、往返91班次,运送游客3500余人次。
“送蛴蟆”特色民俗活动现场。杨雪雯 摄
  文旅融合,激发乡村经济活力。一是联动发展节庆经济。活动期间同步举办非遗集市、农产品展销、美食集市等,展示销售天福棕编、高坪土陶、任隆麦秆画等非遗产品,并带动本地食用菌、红薯粉条、腊肉等特色农产品销售,形成“文化引流”向“消费转化”的良性循环。2025年活动带动消费160万余元。二是协同推进全域旅游。以“送蛴蟆”为核心,探索传承与发展融合新路径,串联红海、继勋公园、高峰山、白鹤林水美新村等自然与人文景观,推出“非遗+生态游”线路,促进乡村民宿、餐饮业发展。三是规划引领乡村振兴。结合县情实际,制定蓬溪县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依托红色、书法、民俗、本草等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文化特色、旅游活力的“引客入遂”消费新场景,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编辑:竹紫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