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

宜宾市兴文县周家镇:小积分助力乡村治理

2025-09-12 15:13: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宜宾讯(孙瑞)近年来,宜宾市兴文县周家镇创新推出“善治苗乡、积分聚力”治理模式,将村民日常行为量化赋分,建立积分兑换机制,构建“行为量化—动态管理—多元激励”治理闭环,以积分“小杠杆”撬动乡村治理“大变革”。

  党建引领筑根基

  “积分制不是简单打分,而是要让群众看清干好干坏不一样。”周家镇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作用,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建共享”模式,不断激活治理新动能。

  三级联动强统筹,织密治理网络。将积分制列为“书记领航工程”,构建“1+5+34”(1个镇级专班牵头、5个村级工作组推进、34个网格小组落地)责任体系,专班成员走进农家院坝,召开专题研讨会,收集村民建议,制定《周家镇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细则》,在新塘村试点半年后在全镇范围推广。

  分类定标明导向,量化行为标尺。制定三大类69项积分条款,明确基础分守住“门前三包”“垃圾分类”底线,依托加分项为志愿服务、见义勇为等行为亮绿灯。建立扣分项,给大操大办、乱占耕地等行为亮红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300余户党员家庭提出要求,将“组织生活参与”“结对帮扶”等纳入积分指标,使“跟着组织走、跟着党员干”成为村民共识。

  动态优化保长效,激活治理动能。建立季度听证会制度,由村民共同修订积分条款。同时,每村每年1万元专项经费保障、“月查+季评+年考”等工作机制,用好积分管理这把“金钥匙”。

  规范透明重监督

  为了让积分算得清、看得懂,周家镇通过建立“多方考评、精细管理、双轨监督”机制,让积分管理全程透明、可溯可查,构建群众信得过的治理生态。

  明确主体强管理,积分明细有依据。明确积分管理主体,将34个网格作为积分管理的单元,组建“村‘两委’成员+村民组长+党员先锋户+群众评议员”评议组,打好日常巡查、季度考评、邻里互评“组合拳”,对村民在环境卫生、移风易俗、公益活动等方面进行常态化、立体化评比,让每家每户的积分有理有据。

  动态公开晒清单,分值排名看得见。周家镇统一印发“积分存折”,建立“一户一档”电子档案,对积分事项、分值、记录、兑换等情况进行动态规范管理,严格执行“每季度核算积分”要求,村民可随时查询积分明细及排名。线下公示栏每月更新积分“红黑榜”,线上同步推送变动信息,以公开促规范。

  双轨监督促公正,精细服务暖人心。构建“线上+线下”双监督机制,线下由“党员+乡贤+群众代表”组成监督组,每季度入户复核;线上开通24小时监督热线及留言板。曾有村民对积分核算存疑,通过热线反映后,评议组次日便上门核实并补录积分,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多元激励聚活力

  周家镇构建“物质兑换+荣誉表彰+成长赋能”激励体系,通过“积分可兑换、表现能出彩、进步有路径”闭环设计,用看得见的实惠、摸得着的荣誉,焕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活力。

  物质兑换实现可感可及。建立6个“积分超市”,提供农资、家电等多种商品任村民挑选,实行“每月补货、按需调整”,根据农时变化动态更新商品清单。精心设置“定制兑换”服务,村民可提前预约需要的商品。

  荣誉加持彰显治理导向。推行物质与精神双重激励,将5名积分较高的青年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名单,12名村民凭借高积分优先参加电商培训后成为“带货能手”。建立积分“红黑榜”,推动18户“黑榜”家庭在村干部结对帮扶下脱榜。

  文化赋能涵养文明乡风。编排《积分换出好乡风》快板演出、“攒积分当模范”童谣,自制《积分“大作战”》微视频,开设“最美庭院”“孝善之家”文化墙,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涵养文明之风。

  积分增值促共富

  周家镇把集体收益的20%用来奖励高积分家庭,形成“劳动得积分、积分换分红”的良性循环。当地农商行还配套推出“积分贷”,积分前50名的家庭可享贷款贴息,已累计发放1800万元贷款支持蚕桑、肉牛等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随着积分制推行,昔日冷清的小镇逐步实现从“治理难点”到“善治样板”的转变。垃圾分类亭整齐排列,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50户“美丽庭院”四季常绿。红白事大操大办减少70%,12支村民志愿服务队活跃乡间,从“要我参与”到“我要积分”的转变,让人居环境、乡风文明焕发新生。

  从“治难点”到“治亮点”,积分已经不只是打分那么简单,而是成为周家镇的新风尚、治理的“好帮手”。这个川南山区的小镇,正用小小的积分书写着乡村善治的大文章。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