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

宜宾兴文“明德副校长”:让身边榜样成为青少年思政教育“活教材”

2025-09-23 16:00: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宜宾讯(兴文县文明办)“同学们,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如何防范校园欺凌?”……9月22日下午,在兴文县城西学校,“明德副校长”彭永贵,向台下80余名师生讲解防范校园欺凌的知识。这是宜宾市兴文县“明德副校长”思政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首堂示范课,标志着兴文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模式正式落地。

“明德副校长”代表彭永贵开展示范宣讲。

  为破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接地气不足、感染力不强”难题,兴文县创新推出“明德副校长”工作,从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群体中选聘“明德副校长”作为思政导师,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校园。目前,首批15名“明德副校长”已正式上岗,覆盖县城区15所中小学校。

  谁来讲?

  选“身边榜样”当“思政导师”

  “明德副校长”的选聘标准很明确——获得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的先进典型,且热心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有时间、有能力进校园授课。确保每一位“明德副校长”都既是道德标杆,也是教育能手。

  首批“明德副校长”名单可谓“星光熠熠”:有12小时救出26人的全国劳动模范、宜宾市道德模范王鹏,有扎根普法一线的全国“七五”普法先进个人、四川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彭永贵,有“中国十大杰出兽医”获得者、宜宾市道德模范尹华江,全国优秀农民工李玉兰,还有全国文明家庭成员熊宗琴,全国最美家庭成员杨少成,全国教体系统模范教师周敏等。他们中有机关干部、救援先锋、一线教师、退休职工,职业不同、故事各异,但共同特点是“用行动诠释美德”,是学生眼中看得见、学得到的榜样。

为15名“明德副校长”颁发聘任书。

  讲什么?

  从“理论灌输”到“实践共鸣”

  “明德副校长”的课堂,不是单纯的讲理论,更有一个个带着温度的真实故事,和故事背后可感知、可学习的人生道理。

  在李玉兰的课堂上,她将讲述自己从普通打工者逆袭为金牌月嫂,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并无私传授技艺,带领百余名农村姐妹共同致富的故事,用亲身经历诠释了技能改变命运、奉献成就幸福的真谛。

  王鹏的课堂将讲述他亲身经历的瓦斯事故救援、抗震救灾等生死考验,展现救援人员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教育学生珍惜美好生活,心怀感恩,努力成为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

  “我教了一辈子的书,但是现在居然能以‘明德副校长’的身份给孩子们讲课,感觉特别有意义”,全国文明家庭成员、大坝中学教师熊宗琴说。她的课件里,有一张父亲熊永伦获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荣誉证书,这既是父亲的荣誉,也是她的奋斗目标,熊宗琴将带着学生一起感悟优良家风的传承。让“优良家风” 从课本上的词语,变成学生能感知的家庭温暖与精神力量。

  每一堂“明德课”,都像一本“活教材”,让抽象的美德与道理,变成学生能触摸、能理解、能学习的榜样力量。

  怎么推?

  从“试点探索”到“全域覆盖”

  为确保活动长效运行,兴文县建立了覆盖人员选拔、队伍管理的全流程工作体系:县委宣传部(文明办)负责统筹指导、培育人选,县教育体育局负责选聘联络,各学校负责沟通授课需求、提供场地等支持,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为让授课内容精准匹配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兴文县还联合“明德副校长”与学校共同设计“分层教学方案”,针对小学生侧重“习惯养成、品德启蒙”,针对中学生侧重“价值塑造、责任担当”,让思政教育真正“因材施教”。“以前讲‘品德’,学生们总觉得抽象;现在有了‘明德副校长’,孩子们不仅记住了故事,更开始主动思考‘我能做什么’。”城西学校一位老师分享道。

  接下来,首批15名“明德副校长”将结合自身经历和个人专业特长,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深入各学校开展思政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活动,用各自的奋斗经历与高尚品德,为青少年树立起“看得见、学得到”的榜样!

  “下一步,我们将在总结县城区学校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向乡镇学校延伸,逐步实现全县所有中小学校‘明德副校长’全覆盖。”兴文县师培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希望通过‘明德副校长’,让更多学生在身边榜样的引领下,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长为有品德、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