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国网络文明大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论坛举行

2024-08-30 09:40:00 来源:川观新闻

分享到手机

  在8月28日举办的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论坛上,4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四川大学教授霍巍进行分享

  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分论坛上,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霍巍给大家分享了“用考古资料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篇章”的感悟。“考古学与文献史学一道,书写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脉络和发展线索。”他说,考古学“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利用好考古学的最新成果,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研究和阐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最近,著名文化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行走219国道的短视频画面,在各大平台上广受围观。 蒙曼在分论坛上分享了这段“曼行”背后的故事。

  怎样才能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在这条沿途景观丰富、民俗风情浓郁的世界级景观大道,蒙曼感受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情绵长,她用短视频方式记录,一位“爱诗词、懂历史的旅游博主”出圈,“互联网时代有强烈的互动和参与感,我愿意与时俱进,投入经验和情感,把新时代的故事讲出去。”蒙曼说。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师、《百家讲坛》主讲人纪连海就“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作分享。

  从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历史演进和差异开始谈起,纪连海深入剖析了中华民族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世界文化的关系。“当下如何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我觉得首先离不开互联网。”纪连海表示,要正确认知互联网,牢牢跟上新时代,利用好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点,快速、准确地讲述故事。

  “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笔墨用给人民。今年6月,‘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我们派出记者深入一线,走进群众,以短视频、图文等方式采写了多篇新媒体稿件。”论坛上,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任钱彤娓娓道来。

  在钱彤看来,通过“小故事”回应“大热点”背后的价值主题,拉近宏大主题与微观个体的距离,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才能更加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论坛现场,与会嘉宾踊跃发言,真知灼见相互碰撞,如何更好在网络世界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也在大家心中明晰起来。(记者 陈松)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