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爷,您把头抬一点,这样剪出来更精神。”7月16日,达川区杨柳街道杨柳社区的便民服务大厅里传来这样亲切的对话。65 岁的志愿者董师傅正拿着剪刀,专注地为73岁的王大爷理发。这是杨柳社区“五义”行动中“义务剪发”的常见场景,也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注脚。
董师傅正在给老人免费理发
“杨柳社区成立于2015年8月,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约16%,是撤村建居的新型城市社区。” 杨柳街道杨柳社区党委副书记郝春莲告诉记者,杨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017年重新打造,面积近1500平方米,建成共享书画室、舞蹈室等多个便民、惠民、利民功能室,丰富社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受到了社区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的喜爱。
作为四川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杨柳社区以“五义” 行动为抓手,编织起一张细密的民生服务网。除了 “义务剪发”,“义务诊疗”“义务书法传授”“义务演奏示范”“义务宣传引导” 也轮番开展。
杨柳街道杨柳社区党委副书记郝春莲告诉记者,为进一步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主动性,杨柳社区还推出志愿者积分兑换制度,建立社区志愿者信息库,以“公益时间存折” 为载体,实行积分制管理回馈机制,每季度进行积分兑换,同时根据志愿服务提供情况,公开评选社区志愿服务之星。
义诊活动
“吃得好,耍得好,社区服务好”“社区环境好,给我们老年人提供了活动场所,我和老伴儿经常来”“我们经常来这里写毛笔字,相关的用品都是社区免费提供的”…… 看到记者,居民们纷纷上前分享自己在家门口的多姿多彩生活。
作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杨柳社区积极配置为老服务设施,多措并举,更好地满足社区老年人在居住环境、日常出行、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要,照亮他们的“银龄” 生活。
郝春莲表示,针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社区还会定期邀请辖区医院医护人员携带设备上门,为他们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做好慢性病筛查、两癌筛查。义务剪发美容行动主要为社区老年居民解决 “头等大事”……
达川杨柳街道杨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从理发师的剪刀到医生的听诊器,从“公益时间存折” 到各类功能室,杨柳社区用 “五义” 行动把文明实践做到了群众心坎上。正如郝春莲所说:“文明提质,要体现在每一次贴心服务里;实践增效,要落实到群众的笑脸中。我们会一直把‘五义’行动做下去,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有滋有味。”(四川新闻网- 首屏新闻 记者 余开洋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