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渝西新时代文明实践带

文明提质 实践增效 | 泸县:家风馆搬进公园 乡村蝶变引客来

2025-07-14 14:20:00 来源:四川观察

分享到手机

  文明,是城市街头巷尾的一砖一瓦,也是乡村田间地头的“精气神”,更是每一处惠及民生的积极改变。
  7月10日,“文明提质 实践增效”——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增效工作推进活动走进四川泸县。第一个打卡点就是川江家风馆,它所在的九曲河公园正是当地市民平日里练剑打拳、休闲遛弯的好去处,如此将文明实践阵地跟城市公园嫁接起来,不失为一种“双向奔赴”。
  室内以川南民居为设计风格,展馆面积有300余平米,划分出“门厅”“客厅”“书房”等空间,还原了袁隆平禾下乘凉梦、“全国最美家庭”许先芳和刘淑钦的免费茶铺等多个经典场景,展陈上融合有声家书、实物与电子影像、家庭成员默契答题测试等互动场景形式,与公众分享近100个家风故事。室外则设置家风长廊、合影墙、亲子五子棋等10余处体验项目,无声景观也在默契加码。据了解,川江家风馆开放两年来已先后接待省内外400余个团体及6.9万余人次游客参观,由群众自主发起的文明实践活动占比超51%,有效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文明实践并不局限于城市公园,也萌生在田间地头。距离江川家风馆仅20分钟车程,即可抵达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泸县喻寺镇谭坝村,这里一度因为千亩油菜花田、漫山的黄花风铃木和紫薇花而小有名气,连续5年举办“泸县·谭坝菜花节暨泸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乡村文化节”,年均吸引游客20万余人次,也积极发展柑橘(爱媛橙)种植和罗氏沼虾、小龙虾等水产养殖,让曾经的“荒山”变成“金山”。
  在乡风文明建设路上,谭坝村修订《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垃圾分类等纳入“村规十二条”,同时突出“示范引领”,通过“自荐+评议+表彰”全流程机制,建立以“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新乡贤”评选为核心的三维评价体系。村里还建成了1000平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配置有“图书馆”“文化工作室”“妇女儿童之家”“村情村史馆”等活动空间,成了服务村民群众的第二个家。年仅26岁的李瑞雪在今年6月刚上任该村党总支书记,还是一名“萌新”的她坦言,当下要扎根了解的东西还有很多,也想尝试拍摄短视频进一步扩大谭坝村特色产业的曝光量,“我是从谭坝村走出去的人,现在选择回来,是因为家乡发展情况向好,很有吸引力,但村里多是老人和妇女儿童,很缺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新农人和青年人才,这里也更加需要我们。”(记者 王宇佳)

编辑:徐艺嘉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