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不仅在文旅场景中融入文明实践元素,更将其深度嵌入产业发展进程。“文明提质 实践增效”——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增效工作推进活动记者团走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大(足)安(岳)合作园时,一场稻虾养殖技术培训正在田间地头开展。
“水位大概60公分,虾子在上面打洞,水位不能高于这个高度。”站在水中主讲的陈强是重庆大足人,如今在安岳县流转400多亩土地养殖稻虾,眼下这批小龙虾是今年的第二批,预计8月份即可上市。他以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村民听得懂、学得会。像这样的“田间课堂”,当地政府会组织农技员不定期开讲,形成了“园区+实践站”的特色发展模式。目前,园区已建成稻虾、粮药基地各5000亩,年产值较以往提升30%。
“文明实践就此从‘纸上谈兵’变成了‘实干教学’,大家更容易接受,参与积极性也更高。”安岳合义乡党委书记、文明实践所所长孙洪福表示。
合义乡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大安园区建设紧密结合:园区培育出好产业、研发出新技术,实践站就以此为鲜活案例,告诉老百姓“跟着学、跟着干,日子就有奔头,生活就会更好”,让大家愿意相信、主动作为;实践站则帮助老百姓解开思想疙瘩、掌握新技能,吸引更多人参与园区发展,推动产业愈发兴旺。这种模式实现了产业发展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相互促进,让乡村振兴的步伐走得更稳、更远。
除了赋能本地产业,安岳还通过文明实践活动深化川渝协作,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动力。当天,一场主题为“川渝融合共话发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巴蜀雅楠“楠木蜜香探索营”举行,这个探索营由安岳双龙街乡孔雀村与重庆市大足区高坪镇茨竹村共建,今天,两地干部群众齐聚这里,交流互鉴深化协作,助力川渝毗邻地区携手发展。
“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每年游客上百万,但很多人逛了就走。如果我们发展农家乐、竹编体验、生态采摘,把游客引过来、留下来,是不是就能增收?”大足区高坪镇茨竹村支部书记陈树忠在交流经验。活动中,两地村党组织书记轮流作主题发言,围绕产业对接、文旅互动、人才交流等领域达成合作共识,进一步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如今,安岳6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每年开展活动达一万余场,在产业发展与区域协作中持续释放文明实践的强大动能。(记者 兰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