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村镇自贡市赵化镇有了新“造化”
2025-06-24 10:47: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提起古镇
只能想起老房子、游客照?
如果你来到自贡市的赵化镇
可以看到
这里的人把千年历史玩出了新花样:
千人坝坝宴吃出文化味
老茶馆聊出治理新招……
从环境到人文
从经济到生活
这座古镇有了新“造化”
一起来探访一番
↓↓↓
沱江河畔,古韵流淌。江畔的赵化古镇,是“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先生的故乡,因地处自贡、泸州、宜宾三市中心地带,也是沱江古盐道上的重要交通枢纽。
而今,赵化镇正在以 “治理为基、文化为魂、志愿为桥、产业为翼”,构建起乡风文明建设的立体矩阵……这座千年古镇,正以文明为笔,绘就一幅“和美乡风图”。
赵化镇鸟瞰图。
保护传承
薪火永续 赓续文化血脉
走进赵化古镇,明清时期的川南民居,沿街坐落的文保场所,展现出浓浓的文化气息。
“政府统筹编制了多项古镇保护规划,始终遵循‘维护文物原状’的原则,整合各类资金,对古镇进行修缮保护。”赵化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赵化镇对古镇七街四巷24万平方米的明清建筑群,全面实施立面修缮和街道市政改造,新打造文旅景点、常态化修缮保护历史文物等20余处。
改造后的隆兴寺。
赵化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通过“君子文化、盐运文化、红色文化”为内核引入商业活动,繁荣活跃市场,成功打造隆兴寺禅茶书院、赵化回忆百货铺、韦婆婆汤圆铺、隐南旅拍等10余家新业态,常态化在“五一国庆黄金周千人坝坝宴”开展漆扇、宋代点茶等文化传承活动10余场,实现以业养艺、以艺续脉。
“我们这里越来越火,2024年整个古镇旅游人数超65万人,带动消费1800余万元。”四川孟伶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欢喜介绍道。
治理有方
破旧立新 共筑宜居家园
清晨,村民张大华早早就开始清扫院坝。打扫完自家院坝,他又拿着扫帚,主动清扫屋前的路面。这样的场景,在“乡情小院”推行后的古木村,已经司空见惯。
赵化镇古木村在乡情小院开展村民议事活动。
谈起“乡情小院”——大柳树家院推行前的农村治理难题,院长龚焕华记忆犹新:“以前,由于基础设施差、没人管理,村里经常乱扔垃圾,调解邻里纠纷也让人头痛。”
赵化镇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点题、破题,以“制度约束+民主共治+移风易俗”三管齐下,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让文明有章可循。
不仅是古木村的“红九条”正在成为村民的行为标尺,鳌山村的红白理事会、万寿场社区的“积分存折”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全镇推行“彩礼限高、酒席限桌”,红白事简办率达75%,群众负担大幅减轻。
文化润心
古韵新生 滋养文明根系
古镇文化在烟火气中焕发生机,每年的“千人坝坝宴”系列活动更是在雒水驿站缤纷演绎,从“赵婆相亲会”到“宋朝私塾”,不仅仅是游客的欢乐更使古镇居民受益。全年五十余场文化活动吸引上万人参与,90%的村民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
千人坝坝宴。
“千人坝坝宴”系列活动从开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正逐步打造成为川南民俗旅游IP。通过“千人坝坝宴”等系列活动,赵化的传统文化传承之路铺得更宽,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步子迈得更实。截至目前赵化古镇已建成赵化回忆杂货铺、隆兴寺禅茶书院、韦婆婆汤圆铺等多种新业态,为群众文化体验提供更多消费场景。
茶馆议事
民声入盏 共沏治理“新茶”
“河街大茶馆”修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县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国家级AAAA景区核心场域。2024年,为普及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通沟通交流渠道,“环保茶馆”试点应运而生,致力以“茶馆为媒,生态为魂”,创新开展“试验田”,把“政策宣传、民意收集、志愿服务”三大功能有机结合,探索一条“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
赵化镇环保茶馆开展环保政策宣讲活动
在茶馆,“环保店小二”志愿者与群众“以茶会友,茶盏议事”,零距离对话、现场式服务。通过“乡音乡情”的纽带,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议事模式,潜移默化地完成环保知识的传播,让全镇环保热情愈发高涨,政策知晓率提高40%,畜禽污染防治、流域生态保护等成效明显,昔日的“政府事”逐渐转变成“大家事”。
站在沱江之滨眺望
千年古镇正进行着静水深流的变革
从青石板路上的民主议事
到非遗工坊里的青春创意
从约束陈规的“红九条”
到激励向善的“积分存折”
这里的人们
正用智慧破解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密码
这样的古镇
你爱了吗?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