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

绵阳市涪城区以“三融三化”推动志愿服务同文明实践深融互促

2025-04-22 15:21: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绵阳讯(涪城区文明办)绵阳市涪城区紧扣“整合资源、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要求,依托三级阵地和“15分钟服务圈”优势,创新“融队伍、融资源、融品牌,服务常态化、活动精准化、成效可视化”“三融三化”模式,推动志愿服务与文明实践深融互促。
  融资源提效能,推动服务常态化,构建全域志愿服务“共同体”。涪城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8+N”志愿服务队伍作用,以1中心9所114站三级阵地为枢纽,联动30余个特色社会组织和1000余支志愿队伍,构建“全域覆盖、全员参与”的志愿服务网络。阵地联动增实效。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村史馆、红色教育基地等阵地,开展“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系列主题活动。先后在南山烈士陵园、邓稼先纪念广场等举办“红色故事会”10余场,吸引1000余名青少年参与;利用学校少年宫开设“雷锋课堂”,引导青少年传承雷锋精神,树立奉献志向。智慧赋能扩覆盖。通过“涪城手机台”“西蜀网APP”发布志愿服务活动清单,线上招募志愿者,同步开展“云宣讲”“云帮扶”等活动。创新“理论学习随身听”品牌,将雷锋事迹、志愿服务案例编成快板、三句半,通过微信群、乡村大喇叭传播,覆盖群众8万余人次。社会协同聚合力。深化“涪江新风—涪城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扶持计划”,广泛发动社会志愿力量,联合企事业单位、公益组织推出“白衣先锋·仁医为民”“涪娃享福”“文创助残”等特色项目,企业、学校、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率达80%。
  融队伍强合力,实现活动精准化,打造精准惠民“服务圈”。涪城区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结合各镇(街道)地域特色,整合阵地、网络、社会资源,变“指挥式、下达式、任务式”应付服务为“菜单式、清单式、订单式”暖心服务,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精准触达。理论宣讲聚民心。拓展志愿服务内涵外延,组织“红色宣讲团”“戎耀涪城宣讲队”等17个分团,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广泛开展宣讲,覆盖群众1.2万人次,通过“身边典型宣讲团”挖掘本地“活雷锋”事迹,以“坝坝会”“故事会”宣讲助人为乐案例,用身边榜样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专业服务解民需。整合医疗、教育、法律等领域志愿者,开展“学雷锋·送健康”义诊活动12场、“法律援助进社区”服务18次,惠及群众8000余人次。吴家镇农技宣讲团结合春耕需求,组织“田间课堂”10场,为300余户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网格志愿暖民心。114支文明实践网格员队伍开展“微心愿”认领行动,解决孤寡老人照料、留守儿童课业辅导等“急难愁盼”问题860件,城厢街道临东社区“巾帼阳光”志愿者为困难家庭提供家政服务、心理疏导等精准帮扶,推动文明实践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融品牌树标杆,助推成效可视化,激发文明实践“新动能”。涪城区坚持以品牌项目为抓手,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形成“一域一特色、一地一品牌”文明实践新格局,不断凸显惠民新成效,绘就文明涪城“新画卷”。擦亮红色品牌。整合党员双报到资源,培育“涪小妹”“老兵讲故事”等品牌5个,涌现出“党员调解”“党员助农”等典型案例。新皂镇刘家坪村党员带头改造“最美庭院”16户,带动全村65%家庭参与环境美化,实现志愿服务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培育特色项目。聚焦每月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观活动安排,有序实施“关爱银发”“护苗成长”“文明出行”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群众2.5万人次。迎宾社区“平安小单元认领”项目组织居民认领楼道清洁、纠纷调解等“微责任”,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强化典型引领。培优选树“学雷锋”先进典型,发动“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形成“见贤思齐”浓厚氛围,推动形成“人人争当雷锋”文明风尚。

编辑:徐艺嘉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