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

文明提质 实践增效⑤|泸州泸县:从“龙文化”到“莲花枪”,文明实践赋能非遗绽新韵

2025-07-11 15:50: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拍摄:施华琼,剪辑:陈莉茹

  四川文明网讯(施华琼 朱乔明)7月10日,“文明提质 实践增效”——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增效工作推进活动走进“中国龙文化之乡”的泸州泸县。在泸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厅里,县文化馆馆长冯广自豪地介绍:“我们泸州雨坛彩龙两度登顶‘山花奖’,还荣获了群星奖。”

媒体团走进泸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综合体中的泸县文化馆。施华琼 摄

  雨坛彩龙是2006年列入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东方活龙”,其历史能追溯到唐宋时期。它形象既威武又憨态可掬,表演气势恢宏,在年节庆典、婚丧嫁娶等场景中,是表达美好祝愿的重要民俗。

  冯广介绍,泸县构建了龙舞、龙桥、龙雕三位一体的龙文化保护传承体系,通过和高校合作、加强川渝交流,编印“千年泸县・宋韵龙城”系列文史丛书,建立了龙舞文化国家到县级的四级传承人体系,还为非遗传承建立了文字和视频档案。同时,泸县积极推进龙舞进校园、乡村和社区,定期举办龙舞闹元宵、“二月二・龙抬头”等主题活动,研发文创产品,打造龙舞庄园文化旅游区和彩龙IP形象,推动雨坛彩龙的保护传承与产业发展,让龙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泸县雨坛彩龙。图由泸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雨坛彩龙表演。图由泸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截至目前,全县有13名龙舞代表性传承人,16处传习所,27个传习基地,2000余名舞龙人,60余支乡村龙舞队。开发出“龙小小”抱枕、扎染香包等40余件文创产品,龙舞种类达26种。

  作为雨坛彩龙的代表性传承人罗德书,年逾古稀,已培养弟子超百人。在遗产厅里,他向记者介绍了雨坛彩龙知识,并坚定地说:“只要有人喜欢,雨坛彩龙就不会失传!”

  在展厅的一角,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和莲花枪”同样引人注目。莲花枪也称连枪、连厢等,俗称钱杆,是自娱式民间舞蹈。传承人楚泽甫介绍,莲花枪唱词动听、展演好看,还带着诙谐大气,很受群众喜爱。

“百和莲花枪”表演。图由泸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百和莲花枪”文化进校园。图由泸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舞动莲枪 乐享川渝”民俗文化活动。图由泸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为让这项民间艺术焕发光彩,泸县建立了东岳村百和莲枪传习基地,与村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建共享,还联动百和镇土主学校、百和学校等设立传习点,形成“一核多点”的传承模式,通过系统化传承和沉浸式体验,让莲花枪从乡土走进课堂,从历史融入当代,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楚泽甫表示,希望未来能借助更多专业力量,融入多种艺术形式,丰富莲花枪的内容,提升其技艺和艺术品位。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