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提质 实践增效⑨|广安邻水:“进一扇门,办两省事”真省事
2025-07-15 23:20: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冉晓龙 拍摄、剪辑
四川文明网讯(朱乔明 施华琼)“以前跑渝北、广安两地办税,来回得半天;现在到这里办,十分钟就搞定!”7月15日,“文明提质 实践增效”——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增效工作推进活动走进广安邻水,在川渝高竹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川渝高竹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前来办税居民的真切感慨,道出了“进一扇门,办两省事”的服务实效,也让媒体团实地感受到文明实践赋能政务服务新格局的创新活力。
川渝高竹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施华琼 摄)
打破跨省政策壁垒
走进中心税务大厅,全国首个跨省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便映入眼帘。作为服务川渝两地约10万群众和2000多家企业的综合平台,这里最核心的突破在于打破跨省政策壁垒。
媒体团走进川渝高竹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税务大厅(施华琼 摄)
自2021年10月成立以来,该中心系统梳理川渝两地118项税费政策差异,目前已统一79项税费政策和53项执法标准,真正实现“一把尺子”执法,彻底终结了企业和群众面临的“两地两规”困扰。“比如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前重庆渝北是4元/平方米、广安邻水是3元/平方米,现在统一为2元/平方米,企业跨区经营不用再适应两套标准,合规成本直接下降。”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中心副主任周翔介绍道。
税务窗口为群众解答税务政策(施华琼 摄)
在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进一扇门”的便利更体现在服务的“零距离”上。依托“智慧办税区+线上平台”支撑,中心构建起全国首创的协同税收治理机制,实现了川渝跨省数据无缝共享。
在大厅展示墙前,周翔指着一张发票复印件介绍:“这是新区开出的第一张发票,原件已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如今,过去需要往返川渝两地办理的业务,在中心10分钟内就能办结,真正让纳税人“少跑腿、快办事”,既优化了区域营商环境,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高效服务的前台延伸到创新宣传的云端,中心打造的“婷婷与你”工作室,通过“税云课”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把生涩的税务知识转化为居民易懂的生活指南;“高竹红”志愿服务队则常态化开展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的“五进”服务,用“暖心服务”持续擦亮文明底色。此外,中心设立全国首个跨省枫桥式税费争议调解室,联合川渝司法、税务等部门,邀请村干部参与调解,用“政策讲解+乡音疏导”的方式破解难题。两年来,成功调解35起涉税争议,从通讯费税前扣除争议到政策理解偏差,化解率与满意度均达100%,实现群众“有矛盾不出新区”。
实现服务降本增效
离开税务窗口,走进川渝高竹新区警务中心公安窗口大厅内,自助体检机、自助查询机、自助照相机等数智化设备格外显眼。高竹新区高滩镇接龙场村村民曾龙学因更换驾照,第一次体验了自助体检机。在工作人员引导下,他刷上身份证坐进设备,短短20分钟就拿到了广安市中医院的体检报告。“以前换证体检要跑50公里外的邻水县城,费用高、时间长,现在在家门口刷身份证就能办,太方便了!”曾龙学高兴地说。
居民体验自助体检机(施华琼 摄)
“我们公安窗口可办理户政业务59项、出入境业务20项、车驾管理业务10项。”中心民警甘萍介绍,川渝高竹新区警务中心于2022年10月成立,由广安、渝北两地公安机关共同组建,是全国首个跨省域实体运行的公安机关。中心坚持“政策一体、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为川渝货运汽车颁发“同标互认”临时通行证,目前已惠及36家企业103辆货车,为企业降低成本上千万元。
颁发首张川渝货运汽车“同标互认”临时通行证(施华琼 摄)
除了为企业降本增效,中心还组建法制宣传志愿服务小分队,实行项目警官制,一对一为企业及员工开展法律知识、安全防范宣传;针对留守儿童、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身份证拍照等上门服务。高竹新区高滩镇居民刘睿身份证临近过期,在大厅公安窗口办结后,新证件将直接邮寄到家。“现在办身份证不仅速度快,服务也更周到。”他感慨道。自2022年以来,警务中心的便民惠民服务已覆盖川渝群众四五万人。
群众在川渝高竹新区警务中心公安窗口办理业务(施华琼 摄)
从“跑两省地”到“进一扇门”,从“政策壁垒”到“标准统一”,从“线下奔波”到“云端直达”,川渝高竹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以文明实践的“实效”,让群众和企业真切感受到“办两省事”的便利,为跨省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服务样板,更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生动注脚。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