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

成都开展“我们身边的文明事儿”进院落活动,文明成可感可参与的生活体验

2025-09-22 12:06: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成都讯(李林晅)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利用“私拉电线”“楼道堆物”等安全风险案例,为居民科普用电安全知识;小朋友将写有“不乱扔垃圾”等内容的卡片贴在“我家的文明瞬间展示墙”上;一个个废旧瓶子在孩子们手中被绘制成彩色艺术瓶,变废为宝……9月20日,“我们身边的文明事儿”进院落活动分别在成都市成华区双桥子街道双林社区和府青路街道李家沱社区热闹开展。活动由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将沉浸式互动活动搬到居民“家门口”,让文明成为可感、可触、可参与的生活体验。

  10时刚过,成华区双桥子街道双林社区的大树空间就已经热闹起来。在“文明小卫士报到站”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为到场的亲子家庭发放印有“不乱扔垃圾”“爱护玩具”“礼貌待人”等文明准则的卡片。紧邻一旁的“我家的文明瞬间展示墙”区域,孩子们开心地写下自家文明小事,并将其贴在展示墙上,用稚嫩笔触展现生活中的文明点滴。

活动现场

  活动还设置了游戏闯关区、绘本阅读角、手工DIY区等多个互动体验区,每个区域入口处设有“文明排队小标兵”标识,活动区内也贴心地放置了小型垃圾桶,引导居民在参与过程中自觉践行文明行为。

活动现场

  手工DIY区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参与。双林社区居民杨洁带着孩子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她表示:“活动很有意义,让孩子在动手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文明知识。”

  13时40分,成华供电中心东郊记忆供电所职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董存,就到达成华区府青路街道李家沱社区。他特意准备了一些棒棒糖,用来鼓励记住“用电安全小诀窍”的小朋友们。

  14时整,“安全健康科普”微课堂准时开始。董存一上来就抛出了几个贴近生活的问题:“电表箱旁能否堆放杂物?”“充电器能否长期插电?”……这些提问迅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随后,他借助生动有趣的科普动画为在场亲子家庭讲解了安全用电知识。

活动现场

  “原来不规范用电这么危险,我今天学到了好多!我会把这些知识讲给班上的同学们听。”12岁的毛子骞说。

  现场还设计 “用电安全・文明大挑战” 互动游戏,集趣味与科普于一体,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居民踊跃参与。随后,来自成华供电中心东郊记忆供电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上门为提前报名的李家沱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用电隐患排查服务。在检查过程中,志愿者一边排查隐患,一边耐心向居民讲解“如何保持线路整洁”“如何规范收纳插线板”等文明用电细节。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今年以来,成都市已累计开展超过1200场“我们身边的文明事儿”进院落活动,将文明新风送到居民身边。活动中,成都市围绕“玩中学、学中做,文明理念‘活’起来”“有技术、够专业,实践形式‘新’起来”“结对子、常陪伴,邻里关系‘暖’起来”,开展“游戏式”的文明倡导、“专业化”的贴心服务、“定制化”的邻里关爱。

  其中,成都通过设计新颖的文明互动游戏,将文明实践转化为市民喜闻乐见的参与方式。在武侯区南虹村社区,“圈重点 讲文明”游戏吸引居民用套圈选择文明行为标识,并现场分享践行经验,孩子们争相讲述“垃圾不落地”“光盘行动”等故事。

  成都还充分发挥高校志愿者、亲子家庭及专业人士的特长优势,将美术、设计、安全科普等专业知识融入文明实践,让文明实践“有专业含量、有情感温度”。在武侯区锦里社区,西华大学美术专业学生与亲子家庭共同绘制“文明院落故事墙”,邻里互助、爱护环境等场景跃然墙上,成为社区新景观;青羊区文翁社区的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设计专业的同学们则带来原创文明养犬海报,用“萌宠+标语”的形式普及遛狗牵绳、清理粪便等规范;青羊东坡路社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通过“大胃王”游戏拉近亲子距离,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思考如何杜绝谣言、建立健康人际关系。

活动现场

  针对独居老人、青少年等群体,开展“敲门行动”“作业辅导”等定制化的文明实践活动,推动社区从“陌生人社会”向“温情共同体”转变。在武侯区南虹村社区,15名小朋友与3户独居老人结成“暖心对子”,定期上门陪老人聊天、送上手工礼物,老人们感动地说:“孩子们一来,家里就热闹了!”暑假期间,来自四川大学等高校的20名大学生文明实践志愿者也来到了社区,发挥学科特长,开展了多场“专属化”的文明实践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一对一”作业辅导,理科生用思维导图讲解数学题,文科生以范文分析提升写作能力,社区学习角变身“知识共享站”。

活动现场

  当下,一件件“我们身边的文明事儿”汇聚成流,静静滋养着城市的人文肌理,让成都除了都市繁华之外,更添一份浸润人心的温度。(图片均由成都市文明办提供)

编辑:张文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