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邛崃市羊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家门口的“精神文化粮仓”

2024-11-19 16:43: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邛崃市羊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被选入四川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所、站)的名录之中。该实践所坐落于羊安街道内一个人流量大且富有特色的街区——“羊安逸家”。它致力于开展一系列以理论学习、文化艺术、科学普及、青少年交流及亲子教育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旨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加强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并有效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和服务水平,真正实现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点位基本情况
  羊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位于新民特色商业街区“城事书屋·羊安逸家”社区美空间,室内面积约540㎡,整合居民学习、青年交往、亲子教育等功能于一体。项目于2021年9月投入使用对外开放,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进行统一运营管理,实现公益服务与一定的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1、标准化建设
  羊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标准建设。实践所下设2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7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8支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N支特色队伍。
  2、阵地建设
  “线上+线下”结合,持续营造良好氛围。一是打造线下红色阵地。依托街道宣讲团与百姓讲师,深入社区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康知识、地方历史宣讲等。二是加强线上宣传教育。通过学习强国APP、活力羊安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及社区微信群等平台,对疫情防控、文明实践活动等进行正面宣传,开展线上学习教育。
  3、队伍建设
  组建羊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服务队,由实践所所长担任队长。下设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等8类常备志愿服务队,以及“N ”支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志愿服务队伍。4活动开展情况羊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及辖内24个文明实践站点,一月一主题,一月一重点,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实践活动。其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城事书屋·羊安逸家”,开展“主题讲座”“主题烘焙”等文明实践;在“春节”“端午”“中秋”、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开展“社区垃圾分类”“移风易俗”“理论宣讲”等实践活动,全年累计开展活动100余场,累计参与人次突破5000人。
  二、点位特色
  结合街道实际和特色,统筹整合羊安街道社区保障资金、工会经费等多方资金,创新打造集图书借阅、职工学习、休闲交流、普法教育、产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明实践特色品牌“羊安逸家”。
  在建设和运营中,“羊安逸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居民参与”,邀请社会组织通过“公益+低偿服务”“常态化项目+个性化服务”的方式运营项目,同时运营收入将按一定比例投入社区治理基金,用于反馈街道社区治理,不仅建成了居民公共文化阵地,也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精品项目内容
  2021年10月来,羊安街道积极探索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新路径,将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创新打造“城事新声”进羊安——理论宣讲项目,迄今已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等各类宣讲活动23场,累计参与人次超过1500人。
  1、建好城事新声宣讲队
  一方面从羊安街道年轻干部、退休教师、社区工作人员等优秀群体中,选出一批“能讲、愿讲、会讲”的“巧嘴、好嘴”,构建起本土理论宣讲队伍。另一方面,邀请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等经验丰富的讲师,对年轻宣讲员开展结对帮带。截至目前,羊安街道已有本土讲师近20名。这支“宣讲队”全年共开展基层宣讲志愿服务20余次。
  2、用好宣传阵地灵活讲
  依托“城事书屋·羊安逸家”和24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构建“街道+村社+家庭”三位一体宣讲模式,实现辖区理论宣讲无死角全覆盖。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网络宣传阵地,将相关理论知识及视频在24个村(社区)微信工作群中广泛转发。
  3、创新宣讲方式场景讲
  将宣讲阵地从会议室、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拓展到公园长廊、街角广场等群众常去爱去的场所,用灵活多样的宣讲形式,向群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民生政策等实用知识。

编辑:向真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爆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