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城市最动人的风景线,也是城市精神的深刻体现。近年来,德阳市在公民道德建设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通过典型示范、活动引领、新风宣传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德阳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郭汉中,30多年默默坚守文物修复一线,让6000余件珍贵文物重获新生;“中国好人”杨毅文,十年如一日坚持无偿献血,献血次数超过百次,总量折合全血超过3.9万毫升,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生命的希望;首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中江县留守儿童艺术团的创始人刘春香,20多年来,累计志愿服务3.6万小时,参与活动1800余次,用舞蹈为留守儿童点亮梦想之光……如今,他们的故事被广泛传颂,滋润群众心灵,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明灯。
      近年来,德阳市把选树先进典型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着力点,深入挖掘全市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群众和媒体关注度高的先进人物,持续擦亮打响“最美德阳人”品牌,通过群众推荐、投票等方式,评选出可信、可爱、可敬、可学的“最美德阳人”。截至目前,全市共涌现出全国、省、市道德模范95人,身边好人253人,评选出“最美德阳人”40名。
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德阳市以“何以文明 点亮未来”为主题,持续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筑牢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防线,引导他们崇德向善,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德阳走出了萧朴生、阚时杰等早期共产党人,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乡,德阳市充分利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为青少年培根铸魂。由德阳市文明办、教育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进校园宣传巡展活动,走进全市各中小学校,让孩子们深入了解革命先辈的成长历程和英雄事迹。德阳市选树少年榜样引领全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截至目前,全市共评出德阳市“新时代好少年”125名,24人获评全国、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为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德阳市文明办、教育局等部门还联合举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宣讲活动,通过进社区、进学校,为孩子们带来关于阳光心理健康生活的宣讲,解答青春困惑。
10月29日,由德阳市文明办主办,德阳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承办的德阳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培训班在旌湖宾馆顺利举行。此次培训旨在提升德阳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各区(市、县)未成年人心理辅导骨干老师和教育工作者参加培训。【详情】
近年来,德阳市旌阳区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坚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润物有声,推动了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详情】
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的家风家训成为涵养社会文明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德阳市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特色创建活动,通过选树表扬先进、宣传文明家庭先进事迹等方式,引导广大市民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截至目前,全市推评出全国文明家庭2个、四川省文明家庭17个、德阳市文明家庭113个。在“何以文明 看见德阳——2024年德阳市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宣讲暨‘好家规、好家训、好家风’活动”中,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文明家庭、“中国好人”等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家风故事,让广大市民深刻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和家风的影响力,激发了他们传承和践行优良家风的热情。
      为了让“小家风”涵养“大文明”,德阳市还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家风宣传活动,以及“我的德阳·我的家”好家规好家训好家风故事征集评选展播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学先进、讲文明的良好氛围。
以模范为榜样,培育好家风,传递好风尚,为建设幸福社区,传播正能量,10月21日下午,2024年德阳市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宣讲暨“好家规、好家训、好家风”宣传活动第二站走进旌阳区。爱岗敬业,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而被德阳人民熟知,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人、全国首批岗位学雷锋标兵、国资委劳动模范、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全国最美五好家庭、四川省模范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的“鲁鹏志愿者联盟”负责人、“德阳市鲁鹏志愿服务总队”副秘书长鲁鹏用一个个具体案例,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及爱岗敬业的道德模范精神深入人心。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侄子黄拥军的家风故事宣讲,让英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旌阳区“三支一扶”的代表们在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并把这种力量转化为爱岗敬业、忠诚奉献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