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宣传部   四川省文明办  主办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文明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67177
在匠心传承中永葆端午文化的生命力
2022-06-02 14:08: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端午节又来临了。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的端午节,是传统农耕社会的产物,最初形式、内容与农事活动密不可分。由驱毒辟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目前的端午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被“瘦身”的情况,在一些地方主要成了“粽子节”,这就提出了如何更好传承端午文化的时代命题。

  作为世界级非遗文化和国家法定节日的端午节,是有着中华民族独特精神和丰富文化意涵的传统节日,对国人精神文化生活具有持久的重大影响。传承的关键和要害在于活态传承。一方面,关键之处,是要有传承人,树立一颗匠心,掌握一门手艺,矢志一份坚守。另一方面,传承之要,是离不开年度式、常态化的仪式展演、集体欢聚等形式的具象表达。

  可喜的是,当下有不少对端午文化有深刻理解、高度认同、技艺精湛的“守艺人”。以岭南地区端午民俗赛龙舟为例,这项民俗活动之前,有个雕刻龙头的准备。这项手工制作过程非常细致复杂,完成周期在一到三个星期,但前期常需要更长时间。雕刻者要对不同村庄的故事、各异的村史文化有充分了解和理解,才能雕刻出代表不同村庄精神形象、独一无二龙头的灵魂,赋予每一支龙舟队独特的文化符号意义。在广东,就有多位这样的非遗传承人。一位广东“80后”龙头雕刻技艺传承人的作品,还进入了今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展演。像这样有责任担当、有不懈坚守、素质过硬的端午文化传承者,值得尊敬,越多越好。这就需要把我国现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持续落实落地,从场所提供、资金支持等方面,做好非遗教育,培养更多非遗文化传承者。

  还要认识到,当代展现和传承端午文化,除了公益性的端午民俗活动之外,更多地体现在文化旅游市场。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当下非遗的欣赏者、消费者并不缺少,问题是如何将其与非遗联系起来。今年端午节前夕,某在线旅游企业公布的数据显示,“非遗”“文化”等相关旅游搜索关键词热度上涨52%,学龄家庭和上班族将成为端午出游的主力消费人群。与此相应,旅行社也推出了“非遗+亲子”等多种旅游产品,让人们动手包粽子、做艾叶香包、划龙船等,有的酒店还推出具有当地端午文化色彩的文创产品。这些,实际上都是端午文化市场供需两端的积极良好互动。在这样的互动中,展现出非遗的真实和生动,端午文化也就被激活,青少年自然而然就在实际中体验了非遗魅力,传承了非遗文化。

  而在去年端午节,广东顺德就以龙舟竞渡全景视觉数字化展示、龙舟竞渡主题数字化游戏开发、融合关爱互助慈善捐赠等内容,吸引了8万余人次通过网络体验和传播,让端午民俗不仅宛在广大网友眼前,也联结了端午文化市场。在一年一度的非遗文化习俗的线下线上活动中,在新理念、新表达中,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了解、认同、欣赏非遗,这就有助于非遗的更大范围传播,让更多人自觉担起传承非遗的责任。古老的端午文化一经融入时代大潮,就被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我国人口众多,随着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加快转变,非遗文化越来越被更多人喜爱,不断把非遗传承这项文化事业做好,把非遗文旅这个市场做大,就必定能够在时代演进中让非遗永葆青春,在社会发展中让国人坚定文化自信。(王志军)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