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人民 实事暖人心
四川消防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地落实
“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1号废墟地震救援。
成都市金牛区消防救援大队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让群众办事更便利。
8月8日,在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庙坝镇,消防救援队伍通过二级拉梯搭建救援通道营救被困群众。
当前,正值汛期,突发降雨天气比较频繁。消防救援队伍作为抢险救援的重要力量,面对洪水,他们冲在应急救援一线;洪水退去,他们悄然回归训练场;忙里抽空,他们又出现在为民办实事的一线。
不同的战场,同样的使命——消防救援队伍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建、为人民而战。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按照党中央、应急管理部党委和省委的部署,围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解决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消防安全问题、提升队伍综合救援能力等方面,主动作为,推出一批为民便民利民的务实举措,切实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找准方向
两项“清单”勾勒出四川消防“发力点”
沟通商户、定制方案、打造样板……历时大半年,成都市金牛区金府机电城消防系统改造已于近日完工。“取消春节休假,反复磋商方案,还开了好多次大会。”说起这段经历,成都市金牛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魏海锋话锋一转,“工作虽辛苦,心里却很高兴!”
建成于2003年的金府机电城,因其建成较早、商户众多、消防设施设备不完善,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整改完成了,心里也踏实了!”成都市金牛区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指战员们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四川消防救援队伍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为民办实事,核心在‘民’、要点在‘实’、重点在‘办’。”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党史学习教育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就是要把学和做结合起来,在为民排忧解难中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因此,找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是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关键”。
今年5月,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党委印发《“学党史办实事”九项便民利民措施》(以下简称《九项措施》),其中包含了9大项19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其内容涵盖预约服务、义务指导、简化流程、缩短时间等方面,为消防救援队伍如何开展为民办实事明确任务、列出清单。
与此同时,另一项“清单”——《2021年总队党委服务基层13件实事实施方案》出炉。其中共包含13大项34个方面,涵盖了制度完善、为基层减负、人才培养、后勤保障、困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涉及基层消防指战员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实际问题。
分析两项“清单”,其具体举措是——简政放权“做减法”、加强监管“做加法”、优化服务“做乘法”;初心是——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成效是——勾勒出四川消防为民办实事的“发力点”,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消防服务的新期盼、新需求。
找准方向,精准发力,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全省所有市州“96119”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电话并入当地“12345”热线;各级消防入驻“四川政务网”和“天府通办”APP,将消防服务全面纳入各级政府“一网通办”平台;全省各级消防救援机构义务指导微型消防站建设6500余次;组织学校、工厂、商业综合体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特定人群开展防灭火和逃生自救技能培训共计3000余场次……
彰显情怀
四川消防服务人民的“坚守”与“有为”
6月初,攀枝花市东区消防救援大队联合阳城龙庭社区开展夜间消防疏散演练。演练中,由于小区消防通道被私家车随意占用,消防车开不到演练点,水带接了近百米。消防通道未安装隔离桩,地面未见消防标识标牌。这场演练,在当地居民中引起关注。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大队多次深入该小区约谈物业、组织培训、发放资料,并督促物业整改。现在,小区地面上安装了隔离桩,消防通道进行了规范和疏通。小区“生命通道”完全打通,切实解决了老百姓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
为民办实事,前后看变化。以前办理一个行政许可,前前后后要跑好几趟,花不少时间。《九项措施》实施以来,成都市金牛区消防救援大队以执法为民“七项承诺”为引领,探索实行“一站式办理”“送服务上门”,有效减少了流程环节,压缩了办理时限,最快当天就可办理,真正让群众感到方便。
“宁可自己多说一点,也要让群众搞明白;宁可自己多跑一点,也要让群众感到方便;宁可自己多苦一点,也要维护好群众利益;宁可自己多累一点,也要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是成都市金牛区消防救援大队提出的服务群众的口号,多年来,他们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奋战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在全国消防救援队伍中因执法为民工作突出而荣立一等功。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四川消防进一步拓展“四个宁可”的内涵外延,丰富了“数字化分析、标准化执法、人性化服务、精准化应急、社会化管理”的“五化内容”。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政治部负责人表示,“四五工作法”已经成为四川消防的一种工作标准,更是一种时代需求。“我们正深度总结提炼、大力宣传推广,推动把‘金牛品牌’从‘盆景’变成风景、风景变成‘花园’,让全省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消防的便民利民惠民。”该负责人说。
为民办实事,既要坚守初心,更要有所作为。今年以来,两项“清单”勾勒出的一系列“有为”举措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可感变化”。
行政审批“更精简”。为让企业和经营主体更便利,对于未告知承诺的“开检”(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办理时限,四川消防由法定的13个工作日内缩短为不超过7个工作日;消防工程师注册审批时限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缩短为14个工作日。
信息发布“更及时”。全省消防救援机构及时在“天府通办”APP、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督检查结果,发布符合从业条件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信息并提供报告查询功能。
强化监督“更审慎”。对群众发现的消防救援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以及不廉洁等违纪违法问题,并通过正式途径进行举报的,消防救援队伍纪检部门依法依规调查处理,相关调查情况及时向当事人反馈。
防患指导“更贴心”。全省各级消防救援机构义务指导辖区单位场所微型消防站建设,义务指导编制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消防演练。消防监督执法人员挂牌联系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乡镇(街道),公布联系电话,义务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宣传培训“更便捷”。各级消防救援部门、人员义务为群众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宣讲消防安全常识,开展防灭火和逃生自救技能培训。靶向推送消防安全警示、提示和消防安全常识,提高群众自防自救能力。
服务企业“更靠前”。全省各地消防救援支队和大队纷纷成立消防服务小组,主动对接辖区政府、行业协会、商会,为项目进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确保消防安全无隐患。
厚植基石
适应新时代“全灾种大应急”的消防作为
8月8日7时30分,受持续降雨影响,达州市大竹县境内10余处路段无法通行,境内的国道210线有桥梁损毁。由于地势低洼形成严重内涝,多处房屋、街道被淹,百余名群众被困,情况十分危急。达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分批次驾驶冲锋舟深入村庄搜救被困人员,成功将被困群众救出。
只要群众需要,消防无处不在。四川消防努力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任务需求,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冬春防火,夏秋防汛,四季防震”是四川消防全年枕戈待旦的写照。今年上半年,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共出动火灾扑救和救援救助等行动30760起,其中,抢险救援16165起,社会救助14328起,其他267起。“为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困难挑战、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有关负责人如此说。
心中有百姓,方能担使命。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全省各级消防救援机构积极开展扶贫帮困、热心打扫、爱心助学等丰富多样的活动,用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传递火焰蓝“正能量”,累计开展公益志愿活动千余次,推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进消防救援队伍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以前老乡们住在山上,没有电,煮饭、取暖都靠烧柴。”2020年5月,凉山州昭觉县且莫乡村民俄则史坡和老乡们一起住进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新居。刚搬进楼房,许多老乡一时感到不适应,仍在烧火做饭、劈柴取暖。
这样的生活习惯带来了消防安全隐患。当时的凉山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主战场。“在实施扶贫搬迁安置中,我们把安置点的消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坚决遏制安置点发生‘因火返贫、因灾致困’的火灾事故。”凉山州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这类问题,昭觉县消防救援大队做了三件事情:在昭觉县沐恩邸社区等安置点建立微型消防站、开展电瓶车治理、教会群众扑救初起火灾。“家里不能烤火,油锅起火盖锅盖、电器起火要断电”,消防员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通过汉、藏、彝三种语言,向老乡们普及消防安全知识。
渐渐地,老乡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大家适应了用电炉、液化天然气做饭,社区的微型消防站也建起来了。灭火器、消防栓……这些老乡以前没见过的器材,也在消防员们手把手的教学中掌握了用法。彝家新寨开启了新生活,消防安全呈现新气象。
从困难的群众入手,从突出的问题抓起,从现实的需求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
为了让群众就近就便免费获得消防安全教育,四川依托消防站、公园、景区、学校等场地建立了299处消防宣教场馆,并开通了APP和微信预约平台,实现线上预约、线下参观。
位于资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消防救援大队综合楼四楼的资阳市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是一个和消防站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体验场馆。在这里,消防救援大队创新推出了新模式,楼下日常出勤,楼上参观体验,秉承“寓教于乐”的理念,将复杂的消防知识融入高端体验设备,以简单的游戏方式,群众可以“用眼观察、用手触摸、用身体感知”,将消防体验变成亲身经历,切实提升教育效果。
在绵阳市北川县,当地以“政府统筹、消防搭台、志愿服务结合”的方式,在北川羌城旅游区组建了“刘大爷消防志愿服务站”。担任该服务站站长的北川县消防救援大队专职消防员刘显权今年被表彰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谈起感想,他说,“以前消防志愿服务站只有两间房,现在变成了两层楼,能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而由他牵头发起成立的北川消防-天才羌风应急抢险救援联盟,遍及全县,将普法和消防宣传教育送达“最后一米”。
服务基层
四川消防提升自我的“强基”与“强身”
在四川消防救援队伍中,“为基层办实事”与“为群众办实事”同步开展,两者相辅相成。今年以来,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党委着力推动办好一批服务指战员的实事,实施一批济困工程,推进一批暖心建设项目,为基层办实事13项措施件件落地,为基层注入活力、为工作增添动力,不断拓展办实事的内涵与外延。
重点建立“三治”“三帮”机制帮扶基层,帮扶协调党委政府、职能部门解决瓶颈问题,帮扶指导班子队伍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帮扶提升干部党务工作、骨干抓树等能力水平,帮扶解决指战员突出困难,稳固基层提升消防指战员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
人才队伍是谋事创业的第一要素。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实施人才培养“六大工程”,试行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机关与基层双向挂职交流,指挥员和训战骨干轮岗交流,优秀基层干部岗位交流等措施,不仅为基层带去人才,同时带去先进理念、最新技术、创新动力。
各级消防指战员立志苦干,主动请缨到艰苦地区工作。今年,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党委再次选派70名优秀干部赴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锻炼。“这样做有助于年轻干部全方位锤炼过硬作风,提升业务水平,在条件艰苦、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该队有关负责人说。
在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的积极推动下,队伍的各项保障工作纷纷落地。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工资待遇标准暂行规定》,这是全国首个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为非在编特定行业员工制定出台的工资待遇标准,为我省专职消防队伍发展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
一切为打赢。在各项“强基”与“强身”工程的保障下,四川消防立足打赢目标,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升。去年以来,调配21个市州,1172名基层消防骨干指战员和240名社会力量,组建了地震、化工、水域、山岳、核生化、重型机械工程以及战勤保障等7类29支消防救援专业队伍,苦练处置各类灾害的救援,实现了灾害事故类型全覆盖、社会力量统筹全调动。
在全体消防指战员的努力下,四川每年以约占全国4%的执勤力量,完成了10%左右的接处警量,其中2020年接处警量8.89万起,居全国第三。全省社会火灾形势持续总体稳定,确保了连续18年未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
“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在服务人民中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是我们的使命。”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履行使命的过程中,把‘强基’与‘强身’结合起来,稳固基层,提升消防指战员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我们定能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战斗热情投入工作,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消防的力量。”(肖方轩 图片由省消防救援总队提供)
编辑:杨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