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宣传部   四川省文明办  主办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文明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67177
成都市温江区“衍匠”工坊:助残疾人士就业圆梦
2023-03-07 09:42: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成都讯(卢高)仲春时节阳光明媚,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惠民社区“衍匠”文创基地人声鼎沸,面对一脸稚气和满头白发的学生,忙着传授手艺的师傅王林江不厌其烦地解释着一个个问题……

  “几年来,这些走出家门的残疾人朋友,不但因‘衍匠’变得阳光开朗,还通过掌握一技之长增加了收入,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眼前的情景,让“衍匠”基地运营负责人王银春打心眼里高兴。

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办事处供图

  走出家门, 融入社会生活

  在许多人心目中,残疾人是天然的弱势群体,很多人照顾自己都有困难,更别说自食其力了。“身有残疾如果长期不和外界沟通交流,即使性格开朗也有可能和社会脱节。”如今小有名气的王林江回忆往事五味杂陈。

  为了帮助残疾人士融入正常生活,2017年初,公平街道与温江区残联共同组建了残疾人灵活就业基地。“初衷是让残疾人朋友有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相互激励学习技能,从而抱团灵活就业增收补贴家用。”公平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钟妍妍说。

  “社区干部劝我参加残疾人手工艺技能培训,我抱着试一试的念头就去了。”本想通过培训结交朋友的王林江很快爱上了手工制作,命运也由此改变。

  有着听力与肢体双重残疾的卢梅是两个女儿的妈妈,之前总感觉自己是残疾人,连带着孩子也被人看不起。偶然接触衍纸工艺后,卢梅的人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衍匠’结识了很多阳光开朗的朋友,也让我更加热爱生活。”

  走进“衍匠”文创工坊,随处可见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既有春夏秋冬、花鸟虫鱼等传统产品,也有“感谢抗疫志愿者”、“庆祝建党100周年”、“北京冬奥冰墩墩”等具有浓郁时代特征的纪念品,还有蜀绣、钩编、仿真花等工艺品……

  “这些手工制品让很多残疾朋友找到了信心,唤起了生活的激情。”因交通事故致残被终结白领生涯的周力动情地说,“有了手艺就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再也不会觉得自己是废人了。”

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办事处供图

  自食其力,感觉腰杆硬了

  “我的第一单手工作品只卖了70元,但当时高兴得流下了眼泪。”王林江永远记得2017年的那个幸福时刻,这意味身高仅有130厘米的自己能和健全人一样自食其力了。

  “衍”,有衍生、发展之意。“匠”则指坚守、专业。“衍匠”顾名思义是努力延伸拓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创办基地初衷在于让残疾人走出家门,通过学艺制作工艺品找到自信,进而获得劳动报酬改善生活。随着党政机关和爱心人士主动购买手工制品,前来学艺的残疾人员越来越多,公平街道不失时机地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近5年来,先后开展了衍纸画、手工钩编、蜀绣、滴胶、仿真花、工艺品制作6大系列78场次技能培训,共计培训2441人次,培养了163名残疾人手工匠人(占公平残疾人总数的16.4%)。

  2017年成立残疾人灵活就业基地,2020年成功注册“衍匠”工作室,2022年提档升级成立“衍匠”文创美丽工坊……如今,基地拥有专门的设计团队,既能以社会热点来创作产品,也可以按照客户的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从原有的跟风模仿逐步闯出一条自主创意设计的新路子。

  “单靠爱心人士购买绝非长久之计,要实现持续增收就必须努力提升工艺水平,引导大家制作适销对路的工艺品。”王银春实话实说,“从为国际坐式排球锦标赛、抗击新冠疫情志愿者制作纪念品,到成功获得成都大运会特许生产制定商品,说明衍匠的技术和产品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据统计,公平街道已有近百名残疾朋友实现了灵活就业,其中长期在基地集中创作的30余名骨干月均增收在1500元以上,家庭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王林江最多的一个月收入超过了1万元,“能够自己养活自己,感觉腰杆都硬了。”

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办事处供图

  爱心延伸, 因成就享受尊严

  “依托全龄友好社会建设,‘衍匠’工坊不断扩大,现在可以容纳50多人同时集中制作了。”“我们不光是制作产品、按劳取酬,还可以参与设计和对外培训,从需要帮助的弱者,到授人以渔的老师,这种成就感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随着“衍匠”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王林江、卢梅等残疾工匠通过衍纸技能培训反哺社会,他们设计制作了一系列用纸艺弘扬爱国情怀的作品,经常挤出时间当培训老师,还制作教程让市民朋友参与体验;王林江远赴高海拔藏区色达县,手把手为当地牧民兄弟姐妹传授衍纸制作技术…… “全靠党和政府关爱,我们才过上了今天的好日子,也应该回报社会了。”

  基地通过创新对接机构、企业和组织,相继建立了网上销售渠道,通过积极参与残奥会、文创集市等各类活动,开拓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赋予了残疾人从“输血”到“造血”的能力。过去3年,“衍匠”作坊销售收入合计130余万元,2022年受疫情影响,依然达到了40万元。

  近年来,温江区积极推广“公平模式”整合镇(街道)、村(社区)公共配套资源,打造了四个不同形式的残疾人灵活就业基地,引入专业化运营,面向全区、全市安置残疾人灵活就业,解决、带动、辐射残疾人就业1140人次。

  2023年春天,又有好消息传来:温江区以国家级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打造为契机,筹备在江安河沿岸以“前店后厂”方式,建设一个集文化创意培训、体验、展示和销售为一体的新型残疾人文创空间。

  “建成后将引进文创工匠、工美大师工作室,打造高层次文创产业集聚区,争创中国残疾人文创产业基地,预计年促进就业300人,人均月增收1600元。”公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孙启华掷地有声:既帮助残疾朋友更好地融入社会,也呈现他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激励更多的群众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