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称拜月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传播至今,经久不息。又是一年中秋佳节,郫都区围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节日氛围。
中秋节吃月饼是最为广泛的习俗之一。月饼有多种口味和馅料,如莲蓉、豆沙、五仁等,不同地区和民族还有不同口味的月饼。
中秋节赏月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习俗。人们会在这天晚上,和亲友相聚,一起欣赏皎洁的明月,感受团圆之美。
中秋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赏花灯。人们会制作或购买各种花灯来装饰自己的家园,还会组织花灯游行和比赛等活动。
中秋节还有一项浪漫的习俗,就是千里寄相思。情侣们会互赠礼物,如月饼、花灯、玫瑰等,表达对对方的思念和祝福。
相传远古的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10个太阳,晒得海水干枯,大地冒烟,老百姓眼看着无法再生活下去了。为拯救百姓于水火,古代英雄后羿弯宝弓,射神箭,一连射下了9个太阳。最后一个太阳求饶,后羿方息怒收弓,从此后羿名扬天下。后羿立下汗马功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嫦娥心地善良,时常将后羿狩猎得来的猎物分给乡邻,因此备受人们的敬重。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详情】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在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500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地砍下去。到最后,也没能将那树砍倒。 【详情】
玉兔有多种多样的传说故事,她也是一种月精、月魂,也被用作月亮的代称,京剧《贵妃醉酒》里不就有“玉兔东升”吗。她怎么来的?一种故事说她咬住嫦娥的裙子,随嫦娥升到月中。她干吗总在捣药?她是代替嫦娥捣药,是不是想再制一颗仙药,让后羿吃了也升到月中与嫦娥团圆?北京传说,这位兔儿爷捣了药,还到北京走街串巷布医施药,所以过中秋节时,人们有的用泥塑造出一个兔儿爷的形象,有的在月光纸上显现兔儿爷的形象,这成了一种民间的艺术品,成了中秋节的一种节令吉祥物,成了节日的一种标志。 【详情】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